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3章 北境都護府幫扶政策,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境都護府之府衙之中,尉遲恭、蘇定方與馬周等諸位賢能之士齊聚於一堂,共商政事。
只見那府衙莊重肅穆,堂內燭光搖曳,映照出眾人凝重而專注的神情。
尉遲恭虎目圓睜,英氣勃發;蘇定方面容剛毅,沉穩持重;馬周則神態儒雅,智謀在胸。
眾人圍坐案几之前,各抒己見,氣氛熱烈而有序。
此番商議,不但要敲定與薛延陀的互市品類,亦要明確北境都護府與夏州建設兵團之間的商貿往還事宜。
那廳中眾人皆神色鄭重,思緒紛飛。
欲在這紛繁複雜的局勢中,權衡利弊,謀定而後動,以保商貿之通暢,利益之均沾,使雙方皆能從中獲益,共促邊境之繁榮安定。
只因前不久薛延陀應允出兵襄助威懾高句麗,以解新羅國之困局,大唐遂應下諸多互市之條件。
故而北境都護府亦需速速將約定妥當之內容予以落實到位,否則若引得薛延陀、韓國心生不滿,那可就大為不妙了。
想那北境局勢,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差池,便可能引發諸多變數。
北境都護府眾人自是深知此中要害,不敢有半分懈怠,皆嚴陣以待,力求諸事順遂,以保邊境和睦,邦交無虞。
雖則大唐無懼薛延陀,然若能以和平之方式化解紛爭,自是不願興兵動武,畢竟戰爭向來皆為下策。
大唐山河廣袤,國力昌盛,然兵戈一起,必生靈塗炭,百姓受苦。
是以能以和談、互市等手段達至和睦共處之局,方為上上之選,此乃仁君賢士之所求,亦為蒼生萬民之所幸。
誠然,所謂之和平,非僅靠空談可得,實是以自身之強大實力為根基,或以威懾之姿,或以戰爭之手段拼殺而出。
但能避免戰事便儘量避免,畢竟戰爭之代價相較和談,可要沉重得多。
那兵戎相見,烽火連天,城池損毀,田園荒蕪,百姓流離失所,其慘狀令人痛心疾首。
故而,若能以和談之法消弭戰禍,保得家國安寧,方為明智之舉,亦是仁善之策。
大唐現今兵強馬壯,國庫豐裕充盈,具實力於談判桌上隨心所欲、欲取欲求。
然倘若大唐之實力,尚不足以碾壓敵手,那此般談判之事,便免不了藉助一些區域性之戰事,以促使談判之結果傾向於己。
想那風雲變幻之局勢,強弱消長無常,若欲於談判中佔得優勢,有時不得不以武力示威,令對方心生忌憚,從而在權衡利弊之下,做出利於我方之抉擇。
只是戰事一開,生死難料,勝負未卜,實乃無奈之舉。
雖說薛延陀因出兵威懾高句麗此一事,獲了不少談判之籌碼。
但總體而言,仍需依著大唐所提出之規劃來進行磋商。
畢竟,唯有大唐賜予之物,他們方可獲取,大唐不予之利,他們亦無能力強奪。
此乃實力之彰顯。
大唐國威浩蕩,雄踞一方,其強盛之勢如日中天,令諸邦敬畏。
薛延陀縱有微末籌碼,在大唐之巍峨面前,亦不過滄海一粟,難撼大局。
這般態勢,盡顯大唐之雄渾實力,霸主之尊無可撼動。
至於北境都護府與夏州建設兵團的商貿往還一事,乃是由陸通修書予馬周,而後由馬周呈之於尉遲恭的。
那書信輾轉傳遞,承載著關乎兩地商貿之重要籌謀,亦牽動著眾人關切之心。
馬周秉持公正,將此議鄭重呈交尉遲恭,以待共商良策,謀定而後動。
如今之夏州建設兵團正值百廢待興之態,其經濟根基甚為薄弱。
然北境都護府卻已發展數載,基礎產業漸已成型,尤為煤礦與棉花二者,皆已步入正軌。
觀那夏州之地,處處亟待興革,民生多艱,經濟重振之路漫漫。
而北境都護府這邊,煤礦開採有序,煤炭源源不斷;棉花種植繁茂,棉絮潔白如雪。
產業興盛之象,令人稱羨。
夏州建設兵團與北境都護府之生產條件甚為相仿,現今兩地相互通融商貿,實則乃是北境都護府在為夏州建設兵團輸血助力,以使夏州建設兵團安然度過初期之困局,從而加快步伐步入正軌。
北境都護府猶如慷慨之兄長,傾其資源與經驗,幫扶夏州建設兵團於艱難之時。
夏州建設兵團亦如奮發之幼弟,承蒙援助,奮力前行,力求早日擺脫困境,踏上昌盛之途。
而這所有之佈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