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3章 求證,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世民覽畢,面色凝重,心中波瀾起伏。

他輕輕放下手中的報告,目光微眯,似是在思考著什麼重要的決定。

片刻之後,他抬起頭來,對著殿外侍立的一眾內侍與官員,沉聲下令道:“速召信使,傳朕旨意,即刻前往民間,詳查此事,務求真相大白。”

話音剛落,一名機敏的內侍便已躬身領命,疾步走出大殿,準備傳達聖旨。

李世民的目光穿過重重宮闕,彷彿能夠穿透長安城的喧囂,直達民間的每一個角落。

他深知,唯有深入百姓之間,方能知曉實情,驗證李泰所呈報內容的真實性。

隨著信使的出發,一道道密令悄然傳遍了長安的街巷,那些平日裡默默無聞的探子們,此刻也化身為調查的使者,他們混跡於市井之中,或是與商賈交談,或是與農夫攀談,或是傾聽婦孺的訴說,細心蒐集著每一條線索,力圖還原事情的全貌。

李世民坐在高高的龍椅上,雖未親臨其境,但他的心卻早已飛向了民間,期盼著調查的結果能夠與李泰的報告相吻合,以便及時採取措施,確保大唐的國泰民安。

此前,李泰與陸通雖曾提及近親聯姻之弊,然李世民初時並未深究,只道是二人出於對李麗質與長孫衝婚事的顧慮,故而有所誇大。

彼時,他心中權衡的是兩家聯姻所能帶來的政治與家族利益,對於近親成婚可能引發的種種隱患,尚未給予足夠的重視。

然而,隨著近日調查的深入,李世民逐漸意識到,近親結縭之事,絕非僅是空穴來風。

從民間收集到的諸多案例,無不昭示著血緣相近者結合後,後代健康受損的風險確實存在。

這不僅關乎個人的福祉,更牽涉到國家的未來與民族的興衰。

此刻,李世民端坐於御案之後,手中輕撫著那份記載了諸多事實的文書,眉頭緊鎖。

他深知,若真如所言,那麼李麗質與長孫衝的婚事便不可草率決定。

作為一國之君,他肩負著保護子民、維護社稷的重任,即便是皇室成員,亦不能例外。

在權衡利弊之後,李世民決定,必須重新審視此樁婚事,以確保其既符合皇家的尊嚴,又不致損害後代的健康。

李世民心念一動,隨即傳旨召見房玄齡與杜如晦,以及直言敢諫的魏徵入御書房議事,卻未將長孫無忌列入此次召見之列。

非是陛下有意疏遠,實因長孫衝與李麗質的婚事牽涉甚廣,若貿然將長孫無忌召來,恐其心中生疑,誤以為朝廷此舉乃是對長孫一族有所偏見。

御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李世民略顯沉思的面容。

他深知,長孫無忌不僅是自己的妹夫,更是開國功臣,若處理不當,難免會引起不必要的猜疑與紛爭。

因此,此次密談,他特意選擇了幾位最為信任且能直言不諱的大臣,意在集思廣益,共謀良策。

待三位大臣步入書房,李世民抬首望向他們,目光中既有期待也有憂慮:“今日召卿等前來,實有一事相商。近聞坊間傳言,近親聯姻多有不利,朕思慮再三,覺得此事非同小可,更需謹慎對待。”

言罷,李世民微微一頓,繼而緩緩說道:“朕不願此等婚事成為國家之累,更不願因此而傷及無辜。故請諸位愛卿獻計獻策,共議此事,務求找到一個既能維繫兩姓之好,又不損後代健康的妥善之法。”

房玄齡聽罷,輕輕捋了捋頜下的鬍鬚,神色中帶著幾分沉穩與考量。

他緩緩上前一步,拱手作揖,聲音平和而堅定地啟奏道:“陛下所慮極是,然微臣斗膽問一句,近親聯姻之事,自古以來不乏先例,且多有皇族貴胄行之。若僅憑坊間傳言便動搖此議,是否稍嫌草率?”

他頓了一頓,目光掃過殿內的眾人,繼續說道:“況且,我大唐立國之初,便有諸多宗室聯姻之舉,以此鞏固皇權,聯絡各族。今若因一紙流言便廢除此議,恐難服眾心,亦可能引發內外猜忌。微臣以為,此事還需慎重考慮,或許可以另尋證據,以證其利弊,再作定奪。”

房玄齡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朝政的深思熟慮,他不僅考慮到政策的延續性,還兼顧了可能引起的政治波動,力求在維護皇室尊嚴的同時,避免不必要的紛爭。

李世民聞言,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之色。他從龍案上輕輕拿起一份摺好的文書,那是李泰呈上的調查報告,詳盡記錄了近親聯姻可能導致的種種弊端。

李世民將文書緩緩展開,又仔細地重新摺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