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章 捷報入長安,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繁華的長安城內,寬闊的街道上,一名八百里加急的傳令兵身背令旗,手持那承載著重大捷報的卷軸,快馬加鞭,風馳電掣般地衝向巍峨莊嚴的皇宮。
他面色凝重而急切,汗水溼透了脊背,胯下的駿馬喘著粗氣,四蹄翻飛,揚起一路的塵埃。
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城中的寧靜,引得路人紛紛側目,心中皆揣測著這加急傳來的究竟是何等驚天動地的喜訊。
“捷報捷報!吐谷渾戰事已定,大唐活捉吐谷渾國主慕容伏允,吐谷渾國滅!”傳令兵扯著嗓子高喊著,聲音因一路的奔波而顯得有些嘶啞,然而那話語之中卻滿滿地透露著難以抑制的自豪。
他的雙眸熠熠生輝,彷彿燃燒著勝利的火焰,儘管疲憊不堪,但那激昂的神情彷彿在向整個長安城宣告著大唐的赫赫武功。
他的呼喊聲在大街小巷中迴盪,驚起一群群飛鳥,也激盪著每一個長安百姓的心懷。
“大唐威武!大唐萬年!”長安百姓們紛紛振臂高呼,那激昂的聲音響徹雲霄,直衝九霄。
他們的臉上掛著燦爛而自豪的笑容,那笑容中飽含著對大唐強盛的喜悅與驕傲。
男人們神情激昂,目光中滿是對大唐軍隊英勇無畏的崇敬;女人們笑靨如花,眼中閃爍著對國家繁榮昌盛的欣喜;孩童們歡呼雀躍,圍繞在大人身旁,純真的臉上寫滿了對大唐未來的憧憬。
整個長安城沉浸在一片歡騰的海洋之中,人人心懷激盪,為這偉大的勝利而縱情歡呼。
太極殿內,金碧輝煌,莊嚴肅穆。李世民高坐龍椅之上,龍顏威嚴肅穆,目光炯炯有神。
他召叢集臣,以雄渾有力的聲音宣佈了吐谷渾戰事的結果。
一時間,群臣激動萬分,歡呼聲響徹殿宇。
“大唐萬年,陛下萬年!”的呼喊聲此起彼伏,群臣們紛紛跪地朝拜,臉上洋溢著無盡的崇敬與喜悅。
文官們手持笏板,身姿端正,眼中滿是對大唐盛世的讚歎;武將們甲冑在身,威風凜凜,心中懷著為大唐繼續征戰沙場的豪情壯志。
這激昂的氣氛,彷彿能衝破殿頂,直上雲霄,彰顯著大唐的輝煌與榮耀。
“涇陽伯當真是朕的賢臣,三千涇陽軍轉戰千里,孤軍擊破慕容伏允數萬大軍,並活捉了慕容伏允。眾愛卿以為該如何賞賜涇陽伯?”李世民面帶喜色,龍目含威,目光掃過殿下群臣,句句不離陸通。
那語氣之中,滿是對陸通的讚賞與偏愛,顯然是在暗示群臣。
他身姿挺拔,帝王之氣盡顯,話語猶如黃鐘大呂,在這寬闊的太極殿內迴盪。
群臣聞言,心中皆是明瞭,皇帝對這陸通的功績極為看重,此番詢問賞賜,不過是走個過場,實則心意已決。
於是紛紛揣測聖意,思量著如何應答,方能既合皇帝心意,又不失公允。
陸通生擒敵國之主,實具參與滅國之赫赫功勳,依此壯舉,封侯之舉定然不在話下。
其功績彪炳,震爍古今,封侯之賞,方能彰顯其不世之功,方能匹配其非凡之勇,方能慰藉其浴血之勞。
如此大功,若不予以封侯之榮,何以激勵天下志士,何以彰顯大唐恩威,何以傳頌千秋萬代。
“陛下,臣以為涇陽伯可以封侯!”房玄齡穩步出列,躬身進言。其聲洪亮,響徹朝堂。
陸通之功績,早應足以封侯,奈何此前屢遭打壓。
然今時此番軍功卓著,威震邊疆,其威名遠揚,功績昭然。
封侯一事,不可阻擋。
“陸通之勇,陸通之謀,陸通之忠,皆為大唐之幸,當以封侯之尊榮,彰其勳勞,以勵後人,以安軍心,以顯國威。
陛下聖明,當順應時勢,賜其封侯之位,使忠臣良將皆能心向大唐,為陛下效命,為江山社稷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杜如晦等一眾文臣見此情形,紛紛出列,神色恭敬,齊聲贊同。
他們深知此刻形勢明朗,陸通戰功赫赫,若唱反調,不僅有違聖意,更會遭眾人詬病。
而那些世家官員,雖心裡極不情願,然在這眾口一詞的局面之下,也只得強壓下心中的不滿,面色陰沉地隨聲附和,表示同意。
畢竟在這朝堂之上,在李世民的威嚴之下,在大勢所趨的情形之中,他們縱有百般不願,也不敢公然違背,只得暫且隱忍,以免引火燒身。
然而,偏有個別的世家官員站出來反對,只見其神色倨傲,言辭激烈,高聲說道:“陸通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