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南北進軍,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大非川之幽谷深處,慕容伏允之營盤踞其。營帳間,佈列有序,旗幟隨風翻飛,聲聲獵獵,平添幾分肅殺之氣。
慕容伏允端坐帳中,面色沉如水,眉宇間凝聚著重重憂慮,時而凝眸遠眺,望穿帳簾,期盼著遠方斥候的訊息。
每當有探子疾步歸來,他便即刻起身,迎上前去,傾耳細聽那關乎興衰存亡之言。
雙拳緊握,指節泛白,心內似有千斤重擔,壓迫得難以喘息。
慕容伏允為李道宗所領大唐雄師以雷霆萬鈞之力所破,敗局已定。
聞得李靖親臨前線,慕容伏允心膽俱裂,往昔一絲僥倖之念頃刻間化為烏有,眼中盡是絕望與抗爭。
然求生之本能,令其內心燃起熊熊烈焰,誓要逃離這摧枯拉朽般的唐軍鐵蹄之下。
在其看來,只要尚存一息,復國之夢便未嘗不可期。
慕容氏一族,歷盡劫波,屢遭覆滅,卻亦能數度復興,其間經驗,實非尋常可比。
於是,他橫下一條心,目中閃現決絕之光,引殘部急急遁入無垠荒野,意欲尋覓一方隱蔽之地,以待時局逆轉,圖謀東山再起之機。
“稟告吾王,唐軍已於庫山會師成功,其軍容壯盛,氣勢磅礴。恐不久之後,將對我疆土發起如狼似虎的攻勢。此時情勢萬分危急,懇請王上明示,我等當如何應對?”吐谷渾的一位將軍單膝跪地,面容滿是焦灼與恐懼,額間汗珠密佈,語帶顫音,急切地嚮慕容伏允詢問道。
他的目光中充滿了深切的憂慮,直視著慕容伏允,雙手緊握成拳,指節因過度用力而顯得蒼白,似乎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慕容伏允身上,期盼著能從他口中聽到一句扭轉乾坤、救國於倒懸的良策。
慕容伏允聞此言,心內不禁泛起層層苦澀,暗自懊悔當初未能遠見卓識,妥善處理與大唐的關係,反而放任部屬肆意侵擾大唐邊陲。
至此,兩國已至水火不容之境,即便他欲向大唐俯首稱臣,怕是李世民亦不會再如往昔般寬容大度,輕易饒恕。
“既然是李靖掛帥出征,大唐此舉顯然是意在討伐我吐谷渾。如今之計,唯有暫且儲存實力,靜候時機,徐圖後舉。”慕容伏允長嘆一聲,言語間流露出一絲英雄遲暮的哀傷,彷彿連周身的氣韻都染上了幾分落寞。
吐谷渾諸將聞言皆默然無語,天柱王等將領仍在各地與唐軍殊死搏鬥,而他們卻只能隨同慕容伏允輾轉流離,心中難免生出幾分鬱結與不甘。
於庫山之畔,李靖與李道宗順利會師,二人遂聚首帳中,共商破敵之策,籌謀如何揮師前行,直搗黃龍。
“今慕容伏允兵敗,遁入大非川,彼處地勢險峻,氣象嚴苛,我軍頗難適應。眾位將軍,以為此時當如何行止?”李靖言罷,目光緩緩掃過李道宗、侯君集等一干將領,靜候佳音。
“大非川地勢詭譎多變,加之慕容伏允沿途焚燒草場,顯是欲斷我軍糧草之源。若我軍輕舉妄動,深入追擊,恐後力不濟,難以持久。
依吾之見,不如先穩住吐谷渾境內餘部,不必急於追剿慕容伏允,以圖長遠之計。”
李道宗慮及前路艱險,以為固守現有勝果,更為穩妥。
“不可也,慕容伏允此人多變難測,今吐谷渾精銳盡隨其出,若不趁此良機窮追猛打,一旦讓他們喘息重振,必將遺患無窮。”侯君集直言己意,主張速戰速決,以免夜長夢多。
李靖聽罷二人的論點,心中權衡再三,終覺慕容伏允一貫行徑卑劣,若予其苟延殘喘之機,將來恐再令大唐邊陲蒙受禍患。
細思量長遠之計,唯有徹底消除隱患,方能確保邊疆安寧,治亂之本在於此矣。
“如此便分兵兩路,南北並進。北路由任城王統領,蕩平吐谷渾各處餘孽,直驅西方,阻斷慕容伏允西遁西域之路。”李靖目光深邃,徐徐對李道宗言道。
“末將遵命!”李道宗聞言拱手應諾,雖其行事素來謹慎有加,卻非因缺乏遠見卓識。他心中自有籌謀,只是更傾向於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南路則由本帥親率,薛萬均、薛萬徹二位任先鋒,潞國公則需勞煩掃清沿途殘敵。”李靖言罷,目光依次掃過侯君集與薛氏兄弟。
“末將等遵命!”侯君集與薛萬均、薛萬徹三人齊聲應諾,聲音鏗鏘有力,迴盪於帳內。
翌日晨曦初露,號角聲聲,鼓點激昂,南北兩路大軍正式啟程。
李道宗與李大亮諸將自庫山出發,旗幟獵獵,馬蹄聲碎,一隊隊甲士踏破霜華,朝西北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