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章 安西論兵,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境都護府中,薛禮自高昌歸來之後,肩負監督白疊子種植之重任。現今,白疊子已然長成,一朵朵仿若雲朵般的白疊子花爭奇鬥豔,競相綻放,匯聚形成了一片片如夢似幻的雲海。
薛禮實不喜歡這個差事,於他而言,還是更喜歡馳騁沙場打仗。但馬周曾言,一個出類拔萃的將軍,不僅要能夠衝鋒陷陣、英勇善戰,還要善於處理政務,與百姓和睦相處、打好關係。
薛禮縱有千言萬語,卻也說不過馬周,無奈之下,只能乖乖接下這差事。
閒下來的薛禮時常與種植白疊子的安西百姓傾心交談,從而瞭解到了諸多以前不曾知曉的事情。
在北境都護府尚未建立之前,百姓們的生活可謂是水深火熱,朝不保夕,畢竟這西域邊關向來戰火紛飛,如此境況,倒也不足為奇。
不過大唐與其他王朝大不相同,如今對邊民關懷備至、關照有加,使得邊民生活狀況大為改善。
薛禮不由得憶起了老家河東,河東的生活竟也不比這邊關好上多少。中原之地士族林立,百姓備受剝削壓榨,僅能勉強飽腹。直至薛禮來到陸家莊,他方才知曉原來百姓還能夠生活得那般美好。
郎君的仁名善名實乃名副其實,絕非世家那種刻意吹捧而出的虛名,這令薛禮佩服得五體投地。而且郎君對待人才極為看重,但凡有所問詢,即會有所答覆,從不會敝帚自珍。
如今薛禮功業已成,也算是為家門增添了無上榮光,光耀門楣了,只差分封侯爵、拜為大將。
薛萬徹自吐谷渾歸來後,便被安排戍守於安西關,薛萬徹對此並無半分異議,那吐谷渾一戰令他深刻反思、痛定思痛。
安西關將軍府內,薛禮正聚精會神地觀看陸通給他寄來的兵法書籍。其間不僅涵蓋著陸通的精妙軍事論述,更有李靖的深刻兵略註解。
薛禮對此視若稀世珍寶,一般人他決然不給觀看。
“仁貴啊,你又在研讀兵書?”薛萬徹見薛禮正坐在石凳之上,腰桿挺得筆直,一手穩穩捧著兵書悉心研讀,一邊還用手輕輕撓頭思索。
薛禮聞得薛萬徹的聲音之後,緩緩合上兵書,旋即回頭望向薛萬徹。
“仁貴見過副大都護。”薛禮連忙起身,朝著薛萬徹恭敬作揖。
薛萬徹對著薛禮輕輕擺了擺手,隨後安然坐在了另一個石凳之上,且示意薛禮也一同坐下。
薛萬徹甚是欣賞薛禮,認為其乃是一塊可精心雕琢之良材。薛禮的軍事天賦極佳,諸多事物往往一學即會,再加上其自身實力強勁,實具大將之資質。
如今薛禮愈發瘋狂地研習兵法,漸有朝著帥才之方向發展的趨勢。
薛萬徹與薛禮詳述起了吐谷渾之戰的諸多戰例,並令薛禮闡述自己的決策以及背後之緣由。
“仁貴,你如何看待涇陽侯的千里奔襲與潞國公的千里奔襲,此二者又有著何種區別?”薛萬徹面色凝重,出聲問道。
“我對潞國公不甚瞭解,但我深知郎君。郎君向來都是走一步而能觀十步之遙,絕不打那毫無準備之仗。”
“而且郎君對情報極為看重,每次出兵之前,定然要廣派斥候將敵軍情報打探得清清楚楚,進而制定出極具針對性的方略。”
“所以,郎君能夠先潞國公一步擒獲慕容伏允,此實乃情理之中,並不奇怪。”薛禮面色從容,侃侃而談。
“看來你對涇陽侯甚是推崇,那倘若遭遇突如其來的遭遇戰呢?”薛萬徹微微一笑,旋即出聲問道。
“自然是整肅軍容以迎敵,順帶仔細觀察局勢,若有機可乘則全力破之,若無機可乘則全力保之。”薛禮毫不猶豫地答道。
“此對士兵的要求可不低啊,實難做到。”薛萬徹微微頷首說道。
“也不難吧,涇陽軍平日裡訓練之時,不論何時,只要軍號一響,片刻之內便能集結完畢了。即便來不及集結,亦有相應的應急之方案,零散組隊遊擊,尋找機會匯合。”薛禮並未覺得此有何艱難,涇陽軍的例子就擺在眼前,那是再明顯不過的了。
薛萬徹聞聽此言後微微一怔,涇陽軍的確能夠做到,然而涇陽軍那樣的軍隊所耗費甚巨,大唐如今恐難以支撐,起碼就目前而言是萬萬不行的。
據說那三千涇陽軍一年的軍費竟抵得上兩三萬府兵的花費,這都近乎十倍之多了。
而且涇陽軍在千里奔襲追擊慕容伏允的那一戰中,築京觀的舉動的確太過震撼人心了。三千人追著兩三萬人猛打,居然還打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