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章 皇子拜師,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數日光景,陸通所作之二詩已風靡長安,士林之間爭相傳頌,對其才華讚譽之聲不絕於耳,猶如春日之花競相綻放,各展其豔。

世家子弟心中既羨且妒,暗自嗟嘆,憾此等絕妙佳句未能出自己手,唯有黯然神傷,望塵莫及。

涇陽伯文韜武略,兼備於身,聖上恩寵有加,正逢其時,猶如大唐之晨星,熠熠生輝,備受矚目。

於國子監之內,陸通之名如雷貫耳,學子間傳頌不息。便是大儒孔穎達亦對其讚譽有加,稱其才學非凡,實為難得之俊彥。

長孫皇后服下陸通所贈予孫思邈之神藥後,病體漸愈,容光煥發。

唐太宗李世民聞之,龍顏大悅,嘉獎之意溢於言表,對陸通之恩德更是感激不盡。

李承乾既被立為東宮之主,終日與群賢畢集,名師大儒環繞左右,雖得學問之精進,然亦感壓力山大,偶有喘息不及之時。

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每每提及陸通,皆贊其文采飛揚,武略過人。

李承乾對其仰慕至深,心嚮往之。

聞陸通,人稱涇陽伯,文韜武略,無一不精;詩才橫溢,冠絕一時;尤擅琴藝,曲動人心,能使長安城中佳麗為之淚下,真乃當世之奇才也。

有時,李承乾心中暗自思量,若非生於皇家,不為太子之尊,隨涇陽伯左右,習文練武,遊歷四方,那般灑脫自在,該是何等快意人生。

不僅李承乾心存嚮往,李泰亦是對陸通敬仰不已。他自幼酷愛學問,才思敏捷,加之性情溫潤如玉,深得父皇李世民寵愛。

每每提及陸通,李泰眼中皆是熠熠生輝,恨不得即刻便能追隨其後,共探學海無涯之境。

是日,宮中設家宴於立政殿,李世民攜眷齊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

席間,太子李承乾端坐一側,神情肅穆;李泰則目光閃爍,似有所思;公主李麗質笑靨如花,嬌俏可人;而小皇子李治尚在襁褓之中,由乳母抱持,咿呀學語,滿室歡聲笑語,暖意融融。

“承乾,青雀,爾等今日似乎心事重重?”長孫皇后溫言細語,目光柔和地掃過二子,關切之情溢於言表。

“若有何憂心之事,不妨一吐為快,父皇在此,定會為你等分憂解難。”李世民語氣平和,目光中帶著鼓勵與慈愛,靜候二子傾訴心聲。

“父皇,母后,兒臣心中所願,乃是拜涇陽伯為師,求學問道,以期他日能有所成就,不負皇家期望。懇請父皇母后恩准。”李承乾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道,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憧憬與決心。

“兒臣亦有此願。”李泰隨之啟齒,語氣中帶著幾分決絕,目光同樣透露出對師從涇陽伯之志的渴望。

長孫皇后並未急於開口,只將那溫婉的目光轉向了李世民,似在等待他的決斷,又似在無聲地詢問。

“諸多名師大儒已傾囊相授,尚且不足嗎?陸通雖有才學,卻未必與爾等相宜。”李世民沉思良久,方緩緩啟唇,語氣中帶著幾分考量與憂慮。

在李世民眼中,陸通乃治世之能臣,然其性情與學識是否足以擔當儲君及諸位皇子之師,卻未可知也。

“父皇,涇陽伯之治世才學,兒臣從不置疑,其慧眼識英才,無論是陳忠,抑或是馬周,皆為其所發掘並悉心栽培。

父皇嘗言,儲君需兼備知人善任與治國安邦之能,依兒臣之見,涇陽伯足堪此任,可為兒臣之師。”

李承乾言辭懇切,力圖說服李世民。

李世民聞聽李承乾之言,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顯然對承乾之見解頗為認同。

“青雀,汝意如何?”李世民轉目望向李泰,語氣平和中帶著幾分期待。

“兒臣酷愛學問,涇陽伯博學多才,雖不及大儒之廣博精深,卻亦有其獨到見解。

常言道,偏聽則暗,兼聽則明。兒臣願以涇陽伯之教誨,佐證諸師所授,以求真知。”

李泰深知不可妄言國事,遂以學子之態,婉轉作答。

“甚好,既如此,爾等皆可拜於涇陽伯門下。然平日課業不可荒廢,每月特許爾等五日,前往涇陽府中求學。”李世民沉吟片刻,終是做出了決斷。

“父皇,父皇,麗質亦欲同往!”言罷,李麗質輕盈地躍出,雙眸閃爍著期盼之色,嬌聲請求道。

李世民初時並未允諾,然則面對愛女的懇求,終是心軟,輕輕頷首,許了她同行的心願。

李世民親筆修書一封予陸通,詳述李承乾等少年拜其為師之事。陸通覽信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