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章 薛禮赴高昌,大唐鎮國公,空櫻,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安西雄關之下,塵土飛揚,一隊鐵甲鏗鏘的騎士緩緩行來。

為首者正是薛禮,他身披重鎧,面帶風霜之色,剛毅中透著一股不屈的英氣。

此番自西域歸來,不僅圓滿完成了護送之責,沿途更遭遇數次小規模的襲擾,皆被其一一化解。

戰馬嘶鳴,似乎在訴說著一路的艱辛與榮耀。

關前百姓見狀,無不投以敬佩的目光,贊其英勇無雙。

於絲綢之路之上,薛禮之名早已隨風傳揚,遠近聞名。

無論是高昌國的王公貴族,還是西突厥的剽悍戰士,提及薛禮皆是又敬又畏,不敢輕舉妄動。

畢竟,這位英武的將軍背後,站著的是威震北疆的大都護府,其勢力之深,影響之廣,令人生畏。

故而,即便心存不滿,亦只能暗中咬牙,不敢公然挑釁。

每當商旅途經此地,談及薛禮,無不拍手稱快,贊其為絲路之盾,護佑一方安寧。

薛禮心中忽生思鄉之情,腦海中浮現出柳銀環那溫柔的模樣,不知她是否也在夜深人靜之時,遙思邊關的他。

至於家中稚子,倒也無甚掛念,畢竟柳銀環常遣飛鴻傳書,言及小兒頑皮之事,令他既感欣慰又略帶無奈。

除了家中至親,薛禮亦難忘舊友陸一諸人,更懷念那位引他入道、提攜相助的恩師郎君。

若非郎君當年慧眼識珠,何來他薛禮今日之成就?

思及此,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遙想往昔共飲暢談,月下論劍,那些歲月如夢似幻,令人回味無窮。

而今,雖身在異鄉,心卻與故人緊緊相連,期盼著有朝一日,能重聚首,再敘前緣。

薛禮與眾袍澤齊聚於安西酒肆之中,把盞言歡,豪情沖天。

酒香四溢,話語間盡顯英雄本色,一時間,似乎連那酒肆中的空氣都因他們的壯志凌雲而變得熾熱起來。

窗外風沙輕拂,屋內笑語喧闐,彷彿整個世界都在為這股豪邁之氣所動容。

“薛將軍,聽聞涇陽近來愈發昌盛,實是令人神往,真恨不得即刻歸鄉一探究竟。”薛禮麾下一伍長酒意微醺,言語中流露出濃濃的思鄉之情。

此人乃涇陽子弟,自離鄉從軍以來,心中常懷故土之念,如今聽聞家鄉日新月異,更是勾起了他無限的鄉愁與期盼。

“無需憂慮,雖說軍中有五年一換之制,然亦有分批歸鄉省親之例。”薛禮溫言寬慰道,“待時機成熟,定當為你等請命,好讓諸位得以還鄉,與親人團聚。”

數日之後,薛萬徹至安西關,遣人傳信,召薛禮前往相見。

“卑職薛禮參見副大都護。”薛禮步履穩健地來到薛萬徹面前,拱手為禮,言辭恭敬而不失方正。

“仁貴,此番有要事需勞煩於你。你須前往高昌一行。”薛萬徹示意薛禮落座,語氣平和,緩緩道來。

“莫非是要對高昌用兵?末將早已飢渴難耐!”薛禮誤以為戰事將至,雙目驟然一亮,難掩心中激昂之情。

“你這腦中除了打仗,還能有他物否?”薛萬徹對薛禮已是一籌莫展,此次遣其前往高昌,實則為購得白疊子之種,而非征戰。

這莽撞少年,真個是嗜戰如命,令人無可奈何。

“非戰事乎?前往高昌所為何來,可有推辭之理?”薛禮聞言,眉宇間頓時籠上了一層淡淡的失望之色。

“此行高昌,乃為購取白疊子之種,此事涇陽伯已於書信中提及。汝意下如何,願往否?”薛萬徹語重心長地對薛禮說道。

“哦,原是郎君所需之物,如此一來,我自當前往。”薛禮聞聽此言,面上現出幾分欣然之色,先前的猶豫之意頃刻間煙消雲散。

薛萬徹見狀,心中不禁泛起一抹豔羨,暗自思量陸通何德何能,竟能得薛禮這般死心塌地的效忠。

他深知薛禮非池中之物,日後定能成一番偉業;而馬周亦是步步高昇,陸通於朝堂之上,其勢必將如日中天,不可等閒視之。

不僅如此,薛萬徹還聞得陸通竟成了太子與魏王的座上賓,擔任其師,此番榮寵,更是令旁人望塵莫及。

尋常帝王,面對陸通這般顯赫的地位,恐怕早已心生忌憚,然而李世民卻不然,他對陸通的信任有如磐石,堅不可摧,這等知遇之恩,實為難得。

當然,薛萬徹亦非池中之物。

昔日他曾是隱太子麾下的舊部,即便如此,李世民亦未因其過往而有所芥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1945超能力建設秘密基地

雯織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