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酋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章 馮醫生,青春甜的要命,良渚酋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
第二天上午,志平請過假就跟父親去路邊等車回老家了。像以前每次回家的路一樣,穿過廠區小路到環湖大道那邊等車,志平又覺得這次不一樣。如果那個馮醫生正如父親所說,丹方欺死名醫,那他這一趟回去,再回來就是個能大吃大喝的健康人了,他甚至都想到買來存放在冰箱裡的胰島素也用不上了。
志平回到家後,母親格外高興,她最擔心孩子認為這病看不好,死犟著不聽話,沒想到兒子現在懂事多了呢。
晚上睡下來的時候,志平又不敢再抱太大希望了。但他想到那個大薊草是有些效果的,如果再看看這個馮醫生有個丹方,那說不定這毛病就根治了,志平滿心甜蜜地睡去。
天還沒亮的時候,母親已經起來做好早飯,讓父子倆吃一口就好出門了,20多里山路,父子倆夥騎一輛腳踏車。
志平不想吃早飯,但考慮路遠,中途沒有吃飯的地方,就打了針,半小時還沒到,就吃了半碗米飯,然後跟著父親腳踏車後面往村口走去。
志平坐上腳踏車後座,母親昨晚就縫了一個織海綿坐墊,志平坐上去感覺很舒服。他回頭看到母親在門口小院裡的身影,天還沒大亮,只見燈光下的母親努力朝這裡張望。那是希望,或是祈禱,又或是擔心吧?
赤腳醫生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的鄉村醫生,他們紮根農村,有一定的醫學技能,更偏於望聞問切的中醫診治手段,當然中藥也是從山上或田野裡採過來的。草藥大多是清熱去火的,煎一煎或熬一熬。莊戶人家有什麼頭疼腦熱的,喝一碗,睡一覺也就好了。
志平對赤腳醫生的信任是因為他們大多用中醫手段診治,又因為每個赤腳醫生的活動範圍,也就是方圓幾十裡之內,他們幾乎不去縣城,只在家鄉附近的山溝裡,田野裡走動,外人就很少知道了。
如果不是姑奶的孃家是山溝人,誰又知道這位專門看糖尿病的馮醫生呢?
馮醫生像是生長在田野裡的大薊草,誰又知道它竟然又能降血糖呢?
父子倆沿著浮槎山西邊那條通往定遠城方向去的官道騎去,那是一條早年建成的國道。後來312線從合肥過浮槎山往東走,從滁州到南京了,這條官道就漸漸荒蕪,行人稀少。山路彎彎曲曲,荒廢多年的路基被雨水沖刷露出紅沙土和大石塊。
父子倆沒法騎了,便下來推著走,父親像是個年輕的小夥子,渾身有使不完的勁。他一邊推著車子,一邊關心地問志平:“你餓不餓?”
志平在兩邊枝葉扶蘇的大樹下低頭穿行,見父親問他,確實感到有點餓了,便問“還有多遠”?
父親為難地說他也沒來過,只知道村莊名叫上壩頭村,找馮醫生家就是了。父親說他上壩頭村雖然沒去過,但早些年農村缺柴禾,冬天的時候就在這一帶挖了好多天。他隱約記得這條路下去就有個大水庫,水庫下面就是上壩頭和下壩頭村了。志平聽父親如此說,就說“那先吃一口吧。”
父親立即停車把從家裡帶來的兩塊韭菜烙餅拿出來讓志平吃,志平只吃了一塊。父親見孩子吃過餅又喝飽水就繼續趕路,這是一段上坡路,父親推車在前只平緊隨其後。陽光從稀疏的林間照射下來,志平看見父親褐色的瘦臉上佈滿汗水,父親正低頭努力推車,兩人都沒再說話,只有車輪咕嚕咕嚕劃過山地的聲音。
志平心裡便對父親產生萬分抱歉,他覺得自己的病讓父母整天都活在卑微膽怯當中,他們像是守著一顆定時炸彈,知道這病遲早會死人,但現在努力拼盡全力,儘量延緩著爆炸的那一天。
志平跟在父親身後,一步步爬完山坡,這是一段平坦的長滿草皮的山路,兩邊是許多粗大的樟樹和棗樹,濃煙蔽日,細碎的棗花落滿一地,山頂上微風陣陣,通體涼爽。
父親看到志平吃得少,爬山路也氣喘吁吁,就依在山頂上一塊平整的石頭上坐下來。父親又抽起煙來,志平望著山路兩邊繁茂的青草叢裡點綴著一朵兩朵無名的小花。一條清可見底的山泉蜿蜒而下。父親說:“天太熱了,下去洗把臉。”便扯下脖子上的毛巾走到小溪裡洗臉。
“吆,這裡還有不少大薊草呢?”父親洗臉時抬頭一看,驚訝地說。
志平早已知道大薊早並不是治糖尿病的,但看到父親很興奮,也就不再掃他興,只說先趕路,回頭再說吧。
“好,那我們先騎車趕路。”父親說完,立即精神抖擻的騎車上路,兩人在幾乎沒什麼行人的山路上騎車下坡,一路飛奔,很快下到山腳。見到山下第一個村莊時,問了一個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