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證少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章 反思,抗戰之新晉綏軍,立證少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過他反覆的衡量,他們新三師透過游擊戰打日軍的主力部隊效果太差,日軍的韌性使戰鬥往往會從游擊戰打成硬碰硬的戰鬥,而且這種情況下沒有有力工事,面對訓練有素的日軍,實際上是非常吃虧的。
最好還是在忻口防線這種重兵駐防的堅固防線來直面日軍的主力,而他們在晉北的部隊應該避開日軍主力,先來攻擊日軍後勤輜重部隊,就如同田忌賽馬中的田忌,實力不如人的時候要去降級打擊,日軍的後勤部隊戰鬥力弱一點,他們去打也可以實現碾壓式的打擊。
日軍的後勤受創之後,主力的耐力也會極大的衰減。若是不能打掉日軍的後勤,那麼在忻口防線上也只能是硬碰硬,到時候的前線的壓力和損失都絕不會少。
不過以他現在手上的力量,絕對不足以支撐再進行一場大戰。想到這裡,李志堅再也躺不住,馬上起來給李傑發電,讓李傑迅速率領一旅歸隊。
打定這個主意後,李志堅決定暫時帶領部隊跳出了日軍前進的正方,跳到日軍的側部,避開正面的鋒芒。部隊今天的傷亡不小,士氣受到一定的影響,也需要有一點時間稍微恢復一下,他準備待李傑率領一旅歸建後再發動新一輪攻勢。
當下新三師暫時的主要任務是尋找日軍的輜重部隊行蹤,當然這個任務只能是特戰隊去完成。
新三師躲避日軍主力,日軍也沒有專門去圍攻新三師,這樣新三師得以休整一天,但是日軍留下了一個聯隊,專門盯著新三師。
在休整時,李志堅在各部中都走了一遍,走到炮兵部隊時,他突然意識到用挎鬥摩托牽引山炮實際也有弊端,那就是部隊被侷限在了地形較為平坦的地方作戰,而要揚長避短,就應該在山地中,利用日軍對地形不瞭解的情況,給日軍偷襲,且山炮一旦動用,日軍就大概能猜測出對面中國軍隊的編制和人數,這下也不利於隱蔽自己。
昨天的戰鬥中,日軍出動那麼多部隊,就是預判了他們的兵力,所以派出那麼多部隊。24門山炮,總共也就打掉幾輛坦克,但是卻將他們的實力都暴露了,李志堅在心裡直恨自己,昨天的不利局面,實際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回到自己的住處,李志堅就給自己扇了幾個耳光,自己的佈置不善,讓那麼多官兵犧牲,連老兄弟都折了幾個。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次他還是吃了經驗主義的虧,沒有考慮到敵人的變化而隨著變化。
首先沒有預想到日軍會拼命追逐,還是抱著小富即安的想法,佔點便宜就跑。這次日軍兵力足夠,肯定會盡量消除一些潛在的威脅。
其次是撤退過程中,都是倉促建立阻擊陣地,這麼沒有層次,互相配合上也不利,經過腦子裡反覆推演,必須還是將日軍引到既定工事來層層抵抗比較好。他推演的最好的工事安排是設定多道防線,第一道人數少一點,之後越來越多,幾道防線之後的人數再次減少,直至完全撤退,形狀就如同一個酒桶,縱深足夠大,還可以面對日軍的迂迴攻擊,並且只有一個酒桶陣還不夠,還必須設定多個來互相牽制。
不過這個陣也有缺點,怕飛機。如果日軍飛機轟炸掃射,那就只能是活靶子。所以這個陣最好是晚上或者下雨或者下雪天來用,這樣日軍的飛機無法起飛。
在當天下午,特戰隊反饋回來,日軍的一支輜重部隊距離他們已經不遠,第二天即可透過他們最近的谷地,不過防備比較嚴密。還有一個聯隊的日軍在一直防備著新三師。
李志堅又詢問了李傑的一旅的行程,前鋒一個團可以在子夜歸建,後續部隊在第二天凌晨左右主力到達。
經過一夜又一個白天的琢磨,他心中大概有了一個體系的想法。
李志堅準備這次讓一旅作為奇兵,來伏擊日軍的輜重部隊,而對於日軍的掩護部隊,則就用暴露的24門山炮來做個誘餌,既然日軍靠火炮數量來判斷,那麼他就好好的利用一次這些火炮。
他將林奇叫過來,將24門山炮中的20門交給林奇,由他率領一個團掩護這些火炮,在晚上出發,到達西南方十幾公里處潛伏,在第二天日軍輜重部隊到來時用火炮來炸日軍,火炮打上一個係數完後就向西北方向跑,他率領的一個團進行阻擊日軍,但是不要死扛,也是打打就撤,宗旨是不求殺傷多少日軍,但是要最大化的保全自己。
林奇知道這是讓自己去做誘餌,他怎麼說也在部隊待了幾年,明白這個活兒危險性不大,並且他可以在後方指揮,所以就很乾脆的應了下來。
隨後又將副師長王崇俊叫來,也立即出發,再率領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