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證少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章 聯動,抗戰之新晉綏軍,立證少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軍二十六師團等部隊從北平出來,一路向西時,中國方面已經基本斷定了日軍的意圖,不久後,第五師團也開始在大同動員,在先頭部隊出了大同城時,中國軍隊方面就已經完全確定了日軍的目的。
於是在山西的中國部隊也紛紛進行動員向指定陣地佈防。
本次忻口方面作戰的總指揮還是衛立煌,參戰部隊有楊愛源第六集團軍,下轄孫楚第33軍; 傅作義第七集團軍,下轄傅作義第35軍,陳長捷第61軍,王靖國第19軍,趙承綬的騎兵一軍;衛立煌十四集團軍,下轄裴昌會第9軍,劉茂恩第15軍,高桂滋第17軍。在戰前,14軍被調離山西,由李默庵帶領到達河南黃河南岸。
由於這次日軍勢大,從晉綏軍高層到武漢國民政府,都將心提了起來。從初步可以斷定的日軍進攻山西腹地的力量即已經有四個師團,兩個旅團和一個野戰重炮旅團。
而面對如此多的日軍的進攻,現在忻口一線的中國軍隊力量還不及第一次會戰時,所以軍政部緊急將陝軍楊虎城部進行改編,其中兩個師分別擴編為38軍和96軍,組建第四集團軍,由陝西省主席孫蔚如擔任集團軍司令率軍前往忻口支援。
娘子關方向還主要是第一次太原會戰時的隊伍,由於閻錫山的大力爭取,原有的26路軍、27路軍部分部隊、第22集團軍的41軍等部隊都被留在了山西,各部基本上還是在原有的陣地上。
總指揮由駐軍中實力最強的26路軍司令孫連仲擔任,26路軍下轄了第3軍、第30軍和第42軍三個軍。並且孫連仲也親自參與了上一次娘子關戰役,對娘子關的地形已經比較熟悉。
不過這次晉綏軍向娘子關方向增加了力量,有楊澄源第34軍(缺70師)、教導旅,以及炮壘3大隊。
按照戰前的作戰推演,第二次以太原為中心的保衛戰有三個關鍵點:
一是必須守住忻口中央陣地;
二是必須在敵後將日軍的銳氣消耗掉;
三是守好娘子關一線。
針對第一個關鍵點,閻錫山早早就將炮壘二大隊配備到位,炮壘二大隊可以說是現在中國現在最強的炮兵部隊,有150毫米口徑重炮15門,75毫米山炮36門,還有比較多的防空武器,並且為他們修建的鋼筋混凝土要塞也已經建成。
之前忻口主陣地由61軍主力兩個師駐守,此時將19軍全軍也派了上去,兩個軍共同防守南懷化主陣地,並由傅作義的35軍作為預備隊。
經過第一次忻口會戰,閻錫山和衛立煌都發現晉綏軍的戰鬥力要強於14集團軍所轄的幾個軍,士兵的訓練水平要更好一些,最主要是火力絕對強,遠超過旁系中央軍。所以這次在中央陣地上,都佈置的是晉綏軍。
此次日軍進攻,所有人判斷日軍進攻的絕對的重心,肯定就是鑿穿忻口主陣地,到時候蓄力來攻,前線的壓力絕對大,所以閻錫山在中線佈置了最為雄厚的力量,戰車營在被閻錫山佈置在了這裡。
十四集團軍的3個軍則是主要守忻口西線。
33軍和34軍的70師守忻口東線,待第四集團軍到達後,再補入東線。現在第四集團軍主力已經過了黃河,正在同蒲線南段集結,等待乘坐火車到達忻口。
督軍府直屬的兩個炮兵旅,分別補充給東西兩線,作為東西兩線的戰略支援力量。西線第十四集團軍的炮兵力量不足,必須加以強化。
針對第二個關鍵點,閻錫山和參謀部的人都認為應該將騎兵軍放在外圍,經過前期的戰鬥,所有人都意識到想要打敗日軍,只能是打亂其後勤,不能讓日軍準備到最好的狀態來攻打我,同時運動中可以減少日軍重灌備的威力,減小自身的損失。
所以將一個騎兵軍全部放在雁門關外,主要阻擋從大同南下第五師團,由其進行機動作戰,如果日軍圍攻的話可以快速退往綏遠。
除騎兵一軍外,61軍的新三師李志堅部到達平型關一線進行阻擊,阻擋從北平出發,經淶源進入山西的日軍。
33軍、34軍、35軍和19軍每個軍都派一個旅北上,在平型關到雁門關一線的要害關口處進行駐防,利用好晉北的地利進行阻敵,消耗日軍的銳氣,同時要在日軍突破後,在其周圍遊擊。
這些部隊在戰前都已經部署,所以在日軍從大軍出動前,在晉北的晉綏軍已經部署了不少人馬。
對於第三個關鍵點,守好娘子關沒有太多的花哨之處,就是主要守好雪花山一線,就要像釘子一般釘在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