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證少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章 初有收穫(二),抗戰之新晉綏軍,立證少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守義在回太原參加李志堅的婚禮之時,也趁機向李志堅彙報了在上海的房產經營情況。
當初120萬左右銀元購入的房產,到了1933年底時的房價比“一二八”事變前房價還有所上漲,當時基本上是以房價零頭的價格購入的房產,總體來說已經漲了10倍多,後面以晉綏軍軍火款和貸款買的那部分房產,因為入手價已經到了戰前價格的5成左右,所以盈利只有一倍左右。
最近幾年透過用房產抵押,總共抽出了近900多萬大洋用於購買各種機械裝置,加上利息,總共支出了950萬左右。
不過這兩年多,將房屋出租後收取的效益,可以抵頂經營的成本,所以到現在為止的利潤在兩千萬左右,除去已經支出的,剩餘的利潤和本金有一千二百萬左右。
李志堅考慮到上海之後的房產價格還會上漲一部分,但是幅度也不會太大,所以讓李守義將手頭現有房產的三分之一出售變現,也就是四百多萬。
變現後的費用,到時給太原轉來一百萬以應對各種需求,五十萬用於購置卡車和油料,現在太原對卡車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不停地購入最後還是不夠使用。其餘的二百多萬全部用來向國外購置裝置,這次的重點是製藥裝置和軍工裝置,能買多少就買多少。
製藥方面要優先購買製作磺胺類的裝置,這種消炎藥,在戰爭時期的作用非常大,且不好購買,簡直與黃金等價,並且要李守義要找一些與之配套的製藥師,製藥的活,光有裝置絕對不夠,必須有專門的人才。
除了山西實業公司的發展已經初現成果,由他督辦的太原兵工廠也已經走向正軌。
太原兵工廠的生產在1933年已經全線恢復,炮廠也已經恢復了生產,由於新裝置的效能好過之前的老機械,生產出來的火炮身管的做工質量比之前好了很多,尤其是生產出來的晉造13式75毫米山炮,做工的工業質感更強,總炮重也減輕了近百公斤,同時一些改進也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操作性更好,最遠射程增加了將近一千米。
現在全國其他地方的戰亂還不少,火炮需求量大,二手炮都不怕沒有市場,閻錫山趁機就將晉綏軍中的舊炮賣了不少,然後給各部都補充進了這種改良後的新炮。
李志堅在兵工廠的武器鋼質量提升之後,也提議自己試著生產一些防空炮和戰防炮,戰防炮倒是仿製出來了,畢竟戰防炮的口徑稍大,炮管倍徑也小,膛壓可以釋放,現有鋼材質量雖然還不如德國等國家所生產的特種鋼,但是也可以用來生產,晉綏軍最終有了仿製的pK37戰防炮,因為是在民國22年仿造成功,就命名為晉造22式37毫米戰防炮。
但是防空炮卻始終無法生產,鋼鐵的質量還是不達標,無法生產大倍徑小口徑的火炮,尤其防空炮還要是機關炮,那麼炮管的效能要求就更高,所以只能繼續向國外引進防空炮。
槍廠則是改進了仿製湯姆遜衝鋒槍的效能,透過改進鋼材,使得衝鋒槍槍管的耐用性提升不少,再不著打完一、兩個彈夾就的趕緊換槍管,外觀也因為做工細緻而少了以往的粗糙,看起來有了現代工業的精緻感來,同時將彈夾也進行改進,改良後的彈夾的容量增加了3發,為這款衝鋒槍增加了射擊的連續性,改造後的新槍更受前線官兵的喜歡。
不過對於李志堅回到山西的第一個職務,——教導隊隊長,李志堅做的反而是最少得,這一年基本都是當得甩手掌櫃,日常都是由李傑等人負責組織和訓練。不過李志堅沒有虧待這支隊伍,透過約翰將世界上的名槍都購買了一些補充進教導隊中,因而教導隊的官兵對於世界上的大多數槍械都有一定了解,李志堅還為每人配備了一把手槍,雖說是晉造手槍,但是畢竟每人都配備了一把。同時教導隊的後勤補給在全山西都可以說是最好的,每天有肉食,還時不時的補充一些蛋奶,整個部隊的官兵都是看著比較健壯,由於身高普遍不是很高,遠遠一看,還有點日本軍隊的味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