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海南兩廣及港澳
靖字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海南兩廣及港澳,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靖字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前文提到了川渝,雲南,貴州,甘肅,寧夏,青海,西藏,新疆,內蒙古的各個門派
川渝九家,青城派,峨眉派,哥老會,美姑盟,火神派,藥王谷,鐵劍門,唐門和灌江廟。
雲南有點蒼派,雪山派,天龍寺,沐王府和無量宮。
貴州是布依族摩教和苗族五毒教。
青海有血刀門,明教,崑崙派和青海劍派。
甘肅是靈鷲宮和崆峒派。
寧夏有回教和一品堂。
西藏密宗獨樹一幟。
新疆有哈族和維族以及天山派。
內蒙則是黃金家族一支。
以上一共29支。
今兒則是說說兩廣和港澳海南的門派。
海南之前劇情提到過,衛東山和鄧波死後俠客島最後的傳承斷絕,目前只剩下南海派了。
廣西有騰蛟庵,華光派,青罡派,紅蓮派,壯族摩教五個門派。
廣東則是有兩廣武術會(總部在廣州),十星教,紅林大教,六壬派,珠海普陀寺和新廣東幫六個門派。
澳門和香港倆小地方各有一支,澳門賭皇齋和香港和聯勝。
廣西陽朔騰蛟庵與明朝末年忠臣良將 何騰蛟有關。騰蛟庵的歷史有300多年,古庵依巖而建,面朝灕江。
“盡瘁時已逝,鵑血染宗周。”是為南明英烈何蛟騰。
而其中廣西紅蓮法,華光法,青罡法,和廣東十星教,紅林大教被稱為三法兩教。
這五家都屬於民間法教範疇,不屬於正統道教。
這些法脈隸屬於道家,但不屬於道教,準確的說,他們是民間某個地域文化形成的宗教,人們稱之為民間法教。當然,法教與道教的關係是千絲萬縷的,其思想也一樣,都源道而生。他們同體有山相醫命卜五術流傳,但與道教不同的是,法教重法,重實修,所學之法通常都體現在替人驅邪鑲鎮,改善風水之上。傳承方式也各有不同,沒有固定的道觀地點,大多都是師徒相承,代代流傳。
六壬派全名為三十三天流民六壬鐵板教,也是民間法教以供奉六壬仙師為主。盛傳於香港,廣東惠州等地的民間。
壯族摩教和布依族摩教差不多,在此就不多贅述。
兩廣武術協會是兩廣的各個武術流派的聯盟組織,脫胎於當年的兩廣國術館。
中央國術館1927年成立,館長張之江,副館長李景林。
1928年10月,廣東省主席李濟深在南京觀看了由中央國術館組織的第一屆武術國考。
李濟深認為武術是中華民族強國強種、雪恥救國的工具,亟需在兩廣提倡。
他向萬籟聲、李先五發出邀請函。
萬籟聲,自然門高手,時年26歲,師承滄州神槍手劉德寬的高足趙鑫洲、南北大俠杜心五、江南第一腿劉百川等人,內功、拳術、槍棍、暗器無一不練,在第一屆武術國考中得獎,聲名鵲起。
李先五,廣東南海人,時年22歲,畢業於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自幼嗜武,曾師從吳全佑弟子劉彩臣(鳳山)學習吳式太極拳,劉彩臣是少林六合門“大槍”劉德寬的弟子,精通六合、八卦、形意、太極多門技藝。李先五還曾拜杜心五為師學自然門,與萬籟聲是師兄弟,也是第一屆武術國考得獎者。
李濟深帶二人返回廣州,便向省府提議籌建兩廣國術館。
在李濟深的推動下,省府會議透過議案,交省教育廳經辦此事,具體籌辦便落在北伐戰爭中留守廣東的粵軍部隊編成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頭上。
此時的李濟深還是第八路軍的總指揮。
他委任萬籟聲為館長,並負責落實籌辦事宜,每月財政支出4500元大洋。
萬籟聲強龍過江,要讓嶺南武術界折服,出任館長之職,必須以武服人。
1929年初,萬籟聲在廣州大東門外設擂,以武會友,先過本地武林高手這一關。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萬籟聲在大東門外的擂臺連數天會嶺南群雄,心裡不服的挑戰者來了一撥又一撥,最後,萬籟聲憑著一身過硬的自然門神功,眾多本地拳師甘拜下風,兩廣國術館這才熱熱鬧鬧開了張。
萬籟聲為兩廣國術館館長,李先五為教務主任。
兩廣國術館聘請了傅振嵩、顧汝章、王少周、任生魁、李運恆、許錫國、林耀桂、林蔭堂、張禮泉、黃嘯俠、劉繼封、黃俊新等為教官。
武術界最負盛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