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大禹治水與哪吒
靖字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章 大禹治水與哪吒,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靖字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裡,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裡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著、指揮著。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一瀉千里,向下遊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山海經·海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坐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史記·夏本紀》“予娶塗山”,“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司馬貞索隱:“《系本》曰‘塗山氏女名女媧’,是禹娶塗山氏號女媧也。”亦稱“女嬌”、“女趫”。
《尚書·虞書·益稷》篇雲:“予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啟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
《呂氏春秋》曰:“禹娶塗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復往治水。”
《華陽國志·巴志》:“禹娶於塗,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啟呱呱啼不及視,三過其門而不入室,務在救時,今江州塗山是也,帝禹之廟銘存焉。”
《莊子·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書》所述的,是禹娶塗山氏之女為妻,新婚僅三四天,便出發治水,兒子夏啟呱呱墮地,他沒有見過一面。孟子說,“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史記》中所載,是“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都表示出大禹在治水中表現的艱苦卓絕的作風,和間在外治水,無暇顧及家庭,顧及兒女私情。
《淮南子》:“禹治洪水,通轘轅山,化為熊。謂塗山氏曰:“欲餉,聞鼓聲乃來。”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方坐熊,慚而去。至嵩高山下,化為石,方生啟。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
從吉爾伽美什到諾亞方舟,大洪水是世界諸多民族遠古傳說中共有的成分。鯀禹治水是洪水傳說的中國版本,整個治水過程改變了黃河中下游文明的格局,為中國進入國家文明提供了契機與條件。大約在公元前24世紀至前22世紀,北半球氣候大幅降溫。文獻記載舜派禹伐三苗時,“夏有冰……五穀變化”,氣候異常。前22、前21世紀交替時,氣候突變,普遍轉暖,遊牧文明逐漸轉向定居的農業生產。溫度上升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北半球許多河流的中下游聚居區域發生洪災。根據地質學研究,黃河在公元前2050±150年有過一次大變道,由東流(山東入海)轉為北流(河北、天津入海)。這次洪水氾濫影響到中下游諸多互不相干的氏族部落,治水需要一個諸族聽命的中央權力來指導,於是鯀、禹被舉薦。他們來自洪水影響相對小的中游地區。治水成功後,夏后氏不僅沒有放棄非常時期授予的權力,反而集中權力建立王朝。這次洪水可能延續了一、二百年,居於下游的商部族首領冥,在夏朝中期還會在治水過程中喪命。豫西、晉南的河南龍山文化在二里頭文化中得到了延續,而洪水前興盛的山東龍山文化在此時衰落,甚至出現文化倒退。史前洪水發生的真實性從側面證實了夏朝前夕的歷史,同時也揭露了鯀禹治水記載中的一些可疑之處。文獻歸結鯀治水的失敗在於堙障,而禹的成功在於疏導,但是堵障洪水是一貫的抗洪舉措,不至於使鯀被殛死。屈原質疑,“洪泉極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河海應龍?何盡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無解大禹是如何制服洪水的。疏通九川,開闢九州等浩大工程非人力所及,這種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即便在現代也難以控制,很難相信禹是僅靠疏導河流制服洪水的。大禹在位時,氣候好轉,季風降雨正常化,植皮恢復,各大河流完成改道,洪災自然也隨著氣候的改善而減少,這可能更接近於事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