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蠶叢及魚鳧
靖字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蠶叢及魚鳧,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靖字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地宮入口其實我們很早之前就發現了的,但是一直沒拿到開掘的審批。”汪湉叫獸在地宮入口向眾人介紹說道。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始於當地農民燕道誠於1929年淘溝時偶然發現的一坑玉石器。1931年春,在廣漢縣傳教的英國傳教士董篤宜聽到這個訊息後,找到當地駐軍幫忙宣傳保護和調查,還將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國人開辦的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保管。根據董篤宜提供的線索,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館長葛維漢和助理林名鈞於1934年春天組成考古隊,由廣漢縣縣長羅雨倉主持,在燕氏發現玉石器的附近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發掘。發掘收穫豐富,根據這些材料,葛維漢整理出《漢州發掘簡報》。
1905年,英、美、加三國的五個基督教會決議在中國西部創辦一所\"規模宏大、科學完備\"的高等學府,地址定在四川政治文化中心成都。隨即在城南購置土地,建築校舍。這裡土地平曠,北傍錦江,風景清雅,由於華西協合大學的興建,便有了\"華西壩\"的稱謂。
1910年3月11日,華西協合大學舉行了開學典禮,初設文理教育三科。Joseph beech(美)出任校長。beech在四川省當局和國民政府募得大洋萬元(袁世凱捐資4000大洋),建校後在各方共募得資金400多萬美元。學校採用當時牛津和多倫多大學的辦學模式,目標是建成一所規模宏大科學完備的高等學府;華西協合大學的教師大多來自英國劍橋、牛津,加拿大多倫多,美國哈佛、耶魯等院校,如莫爾思、林則、唐茂森、米玉士、吉士道、安德生、蘇道璞、劉延齡等。學校也聘請前清優貢、舉人、進士、翰林等作為國學教員,如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賢\",設立文學院、理學院、醫牙學院,大學管理以\"協合\"為原則,管理體制仿牛津、劍橋,課程設定按哈佛體系。
1912年,在加拿大,美國,英國分別舉辦了華大學舍建築設計大賽,英國建築大師弗烈特·榮杜易設計了現屬於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的華西壩建築群。
20世紀20年代後期,中國愛國主義運動高漲,反帝愛國鬥爭中華大師生髮出收回教育權的呼聲,並得到整個教育界人士的呼應和支援。1926年,萬縣\"九五慘案\"發生後,華大學生組成愛國學生退學團,發動\"愛潮\",華大被迫停課。1930年,畢啟校長在華西協合大學面臨被強制關門的處境下,努力說服託事部同意向中國政府立案,中國人張凌高被推舉為校長。
1933年9月23日,四川省教育廳轉發了教育部指令:\"私立華西協合大學,應准予立案“,華大獲得國民政府批准的正式辦學資格,學校教育主權歸屬中國人掌握,張凌高任校長。設文,理,醫牙三學院,成為醫牙為主文理並重的綜合性大學。
1951年10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收回私立華西協合大學,學校更名為華西大學,劉承釗出任校長。按照黨和國家的統一部署,在知識分子中開展了思想改造運動,經過院系調整,實現了從私立綜合性大學到社會主義新型多科性醫科大學的轉變。
1952年 學校文理哲學院,社會學系民族學劃歸西南民族學院(現西南民族大學),藏品豐富的歷史博物館劃歸四川大學;工學院劃歸成都工學院(現四川大學);農學院劃歸四川農學院(現四川農業大學);經濟學系劃歸四川財經學院(現西南財經大學)。
所以說,從1931年開始,三星堆遺址的挖掘就有現在四川大學考古專業的參與。
汪湉叫獸的畢生願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夠還原整個三星堆文明,把三星堆真實的故事告訴全世界。
目前三星堆遺址的考古發掘面積不到2萬平方米,佔整個遺址總面積的千分之一左右4。
國家之所以不再大規模挖掘三星堆遺址,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文物保護 :遺址年代久遠,環境脆弱,挖掘可能造成進一步破壞。出土文物需要妥善保護,目前某些文物的保護技術仍在探索中。
技術限制 :考古技術尚不能完全保證文物在挖掘和儲存過程中的完整性。某些特殊材質的文物保護存在技術挑戰,如青銅器鏽蝕、絲綢製品儲存等。
學術研究 :對已出土文物的研究尚未充分完成,需要更多時間和精力去解讀和分析。考古工作不僅限於挖掘,還包括對文物歷史資訊的深入研究和解讀。
遺址管理 :周邊環境的開發可能對遺址造成影響,需要在保護遺址的同時考慮城市發展需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