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終一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章,吾天南星,末終一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dt>
&esp;&esp;溫良端著碗,一臉凝重地從房間裡退了出來,輕手輕腳地關上門。
&esp;&esp;王府劉管家見狀,連忙迎了上去,壓低聲音問道:怎麼樣?
&esp;&esp;溫良搖了搖頭:還是老樣子,殿下只把藥喝了,不肯吃飯。
&esp;&esp;劉管家沉沉嘆了口氣他知道自家主子天生怕苦,從小到大,喝藥簡直比登天還難,現如今卻徹底反了天,只要是鬱先生留下的藥,他都能無知無覺一飲而盡,眉頭都不帶皺一下的。
&esp;&esp;這倒也難怪,再苦的藥,哪裡比的上他心裡苦。
&esp;&esp;可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呀!
&esp;&esp;劉管家揪心道:人不能光靠藥活著,殿下這些天,除了初八那晚要了碗麵條外,就沒正兒八經地吃過東西,鐵打的身子也熬不住。要不然咱想想辦法,打聽下鬱先生的下落,把人找回來算了?
&esp;&esp;不用找,溫良如實道:鬱先生在北疆領了軍醫的差,殿下早就知道了。
&esp;&esp;軍醫?劉管家吃了一驚,那怎麼還不趕緊把人給追回來?
&esp;&esp;溫良苦笑一聲:當初是鬱先生自己要走的,解不開心結,怕是很難回來。
&esp;&esp;劉管家一時無話,但心裡瞭然,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鬱先生對王爺的情深義重,卻依然狠心選擇離開,其中緣由必有內情。
&esp;&esp;就在幾天之前,慶王府一道聖旨從天而降:今太子適婚娶之時,大將軍方進中之女方若琳品貌出眾,聰敏大方,值待字閨中,兩人堪稱天造地設,元安皇帝成佳人之美,特指婚許配太子,為太子妃,一切大婚事宜,交由禮部操辦,待神壇祭祖後,擇良辰完婚。
&esp;&esp;誰料聖旨之下,周祺煜竟當庭抗旨不尊,於金華宮外跪了一天一夜,請求元安皇帝收回成命,最後還是方老將軍於心不忍,連夜趕去宮中面聖求情,這才將人領了回來。
&esp;&esp;無論如何,周祺煜是新晉太子,又是當朝碩果僅存的成年皇子,即便在婚事上任性胡來,卻也是個萬萬不能出事的主,況且眼下大燕內憂外患,強敵當前,如此關鍵時刻,絕不能再掉鏈子,於是聖上指婚一事只能擱淺,暫且不了了之。
&esp;&esp;想到這裡,劉管家不禁唏噓起來,咱殿下為了鬱先生,連抗旨拒婚都幹出來了,唉要我說,本來就是兩情相悅,到這份上了,鬱先生還在乎什麼呀?
&esp;&esp;解鈴還須繫鈴人,溫良沉思道:想必殿下心中已經有了打算。
&esp;&esp;元安三十五年八月,大燕太子力排眾議,擬御駕親征,護送一批輜重糧草至北疆戰區。
&esp;&esp;此言一出,滿朝上下為之譁然,文武百官皆是一片反對之聲,說什麼太子乃國之儲本,安危關係社稷江山,萬不可以身犯險,且眼下國勢危殆,正值太子坐鎮京師之時。
&esp;&esp;幾個老臣顫顫巍巍講到動情之處,甚至擠出了兩行熱淚,恨不能一頭撞在大殿的柱子上以死相諫。誰知太子殿下根本無動於衷,全然不在意他們會不會血濺當場肝腦塗地,只輕飄飄回了句北疆軍心不穩,急需提振士氣,便硬生生把人給打發了回去。
&esp;&esp;周祺煜不顧安危出征北疆,的確有些一意孤行,可在駐邊將士看來,卻是另一番明智之舉。
&esp;&esp;如今,大燕與乞木戰況膠著,兩軍對壘僵持不下,將士們早已人困馬乏再衰三竭,急需一個契機穩定大局。當朝太子親征,無疑是體察軍情,鼓舞士氣的不二之舉,還可藉此以鎮國威,彰顯大燕不懼外敵的勇氣。
&esp;&esp;當然,其中更深層次的原因不能與外人道大燕太子周祺煜,這次是鐵了心的,要將自家的媳婦追回來。
&esp;&esp;作者有話說:
&esp;&esp;同志們,準備好!王爺要千里追妻了哈
&esp;&esp; 追妻
&esp;&esp;聽說太子要來,北疆駐地各級將士全跟打了雞血似的,從上至下,群情振奮,就連練兵場上每日的口號聲,都喊得比平時響亮了不少。
&esp;&esp;太子兩個字,一時間成為傷兵營逃不開的話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