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章 學府之行,革新漸穩,帶著戰神回明末,明道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說新科舉選拔出來的人,都是些不學無術之輩?”
“可不是嘛,之乎者也都不會,還能吟詩作對?簡直是笑話!”
“我看這新科舉,遲早要完蛋!”
在一片質疑聲中,朱由檢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
“傳令下去,明日午時,朕要親眼看看,這些新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究竟有何本事!”
午時,陽光炙烤著大地,那熾熱的陽光像火舌舔舐著肌膚,讓人感覺燥熱難耐。
京城最大的廣場上,人頭攢動,氣氛熱烈。
新科舉選拔出的人才們個個精神抖擻,準備在眾人面前一展身手。
朱由檢和嚴悅並肩而立,注視著廣場中央的舞臺。
嚴悅貼心地掏出手帕,手帕柔軟的觸感拂過朱由檢的額頭,輕輕地為朱由檢擦拭額頭的汗珠,眼神中滿是柔情。
“皇上,您辛苦了。”朱由檢握住嚴悅的手,回以一個溫柔的微笑。
“為了大明的未來,這點辛苦算什麼。”
表演開始,首先上場的是一位精通農耕的學子。
在他上場之前,那些舊文人,平日裡只知吟詩作對,看到鋤頭都不知如何拿起,此時卻要聽這新科舉選拔出的學子講農事,臉上滿是不屑,他們的眼神中滿是輕蔑,嘴角帶著譏笑。
然而,當學子侃侃而談,從土壤改良到灌溉技術,再到新作物的推廣時,那些舊文人的臉色漸漸變得驚愕。
他們彷彿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眼睛越睜越大,嘴巴也微微張開,而老農們則是越聽越興奮,眼睛裡閃爍著光芒,不斷點頭,與舊文人的表情形成鮮明對比。
每一個環節他都講解得深入淺出,讓在場的老農們都聽得津津有味,連連點頭。
“這後生仔,真有兩把刷子!”一位老農激動地說道,豎起了大拇指,粗糙的大拇指帶著泥土的痕跡。
接下來,一位擅長工程設計的學子展示了他設計的橋樑模型。
這座橋樑不僅結構巧妙,而且堅固耐用,在陽光下閃耀著金屬的光澤。
引來了在場工匠們的陣陣驚歎,工匠們的眼睛緊緊盯著橋樑模型,口中不斷髮出“妙啊!真是妙啊!”的讚歎聲,一位老工匠撫摸著鬍鬚,鬍鬚在手指間滑動,讚不絕口。
一位精通醫術的學子則現場為一位患病多年的老婦人診治。
他走向老婦人時,心中雖有幾分緊張,但更多的是自信,他想起自己在新科舉選拔過程中的努力,那些日夜鑽研醫術的日子,就是為了今日能在眾人面前證明新科舉選拔出的人才並非庸碌之輩。
他輕輕搭著老婦人的手腕,感受著脈搏的跳動,然後精準地找到了病因,並開出了藥方。
老婦人服藥後,病情立刻得到了緩解,她緊緊握著學子的手,學子能感受到她粗糙的手掌和激動的心情,老婦人老淚縱橫。
“神醫啊!你真是神醫啊!”
一場場精彩的展示,讓原本質疑新科舉的人們刮目相看。
那些原本動搖的文人也開始重新審視這場革新,他們意識到,新科舉並非如錢謙益等人所說的那般不堪,而是真正為大明選拔出了有用之才。
“皇上聖明!”一位老臣激動地跪倒在地,高聲讚揚。
越來越多的官員和百姓也跟著跪下,高呼萬歲。
朱由檢看著這一幕,心中充滿了欣慰。
與此同時,在京城的一處隱秘的宅院裡,錢謙益、顧憲成等人正臉色陰沉地坐在桌旁。
“看來,我們還是低估了皇上。”顧憲成咬牙切齒地說道。
“哼,別急,好戲還在後頭呢。”錢謙益眼中閃過一絲陰狠,“傳令下去,聯合所有能聯合的力量……”他頓了頓,壓低了聲音,“準備最後一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