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淺時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茶館,四合院:我當兵回來了,擱淺時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了,小北,那你打算什麼時候安排孫方林和小語見面呢?”丁秋楠問道。

沈莫北稍作思索,回應道:“你先和小語商量一下確定好,我再去與方林講,反正他時間充裕,主要還是以你們時間為準。”

丁秋楠點頭應道:“好,那我有時間就去找小語,抓緊把這事敲定下來,你說要是他倆能成,咱們是不是就能時常一同聚會了?”

沈莫北笑著頷首,說道:“那是自然,屆時咱倆可就是他們的媒人了,往後他們見著咱們都得恭恭敬敬的。”

二人說著說著,不禁歡快地大笑起來。

又走了片刻,沈莫北瞧了瞧時間,覺著時間不早了,便趕忙騎車載著丁秋楠回家。

畢竟外頭著實寒冷,走久了難免遭罪。

沈莫北將丁秋楠送回家後,自己回到四合院時,已然十點多了。四合院裡的家家戶戶大都已進入夢鄉。

他也沒再忙活其他事,回到屋內洗漱一番後,便趕緊上床歇息了。

接下來的兩天,沈莫北都忙於工牌方案的事宜,每日早出晚歸,忙得暈頭轉向,連何雨柱快要相親的事都忘得一乾二淨。直至週六下班較早,回家時聽劉英提及,這才猛然記起。

他趕忙問道:“嫂子,柱子哥那邊準備得如何了?我這幾日忙得暈頭轉向,把這事兒忘得乾乾淨淨。”

劉英點頭說道:“基本上都安排得差不多了,柱子也購置了不少東西。五方閣茶館那邊也聯絡好了,那家茶館在天壇公園旁邊,是個書茶館。原本十點多才營業,你哥和柱子提前去跟老闆商量的,老闆很是熱忱,答應明天九點就開門。”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提及一下北京的茶館文化了。

北京的茶館種類繁多,可分為“書、酒、清、野”四類。

每日上演兩場評書的,稱作“書茶館”。“開書不賣清茶”,乃是書茶館的標語。既賣茶又賣酒,還兼售花生米、開花豆的,叫做“茶酒館”。專為各行生意人集會所設的,名為“清茶館”。位於郊外荒村的,則叫“野茶館”。

此外,還有一種“大茶館”,曾在清代的北京擁有極高的人氣,不過現今已不復存在。

提到“書茶館”,就不得不說一說北京評書。

北京評書起源於清代同光年間,最初,北京評書藝人的書場多為露天。

清末民初詩人王述祖在其所作《天橋詞》中有一首描繪評書場的詩:

道旁有客說書忙,獨腳支棚矮几張。

白叟黃童齊坐聽,乞兒爭進手中香。

1920 年以後,茶館陸續增添評書演出,茶館與書場合二為一,書茶館由此應運而生。五方閣便是天壇附近的一個書茶館,每日一般有兩場,下午兩點開書,稱為“白天兒”;晚上七點開書,稱為“燈晚兒”,其他時間則是供人喝茶聊天的場所。

沈莫北思索片刻後說道:“那我先去柱子哥那兒瞧瞧,看看是否有需要補充的地方,再給他講講,讓他明天好好表現。”

劉英連忙點頭說道:“那你趕緊去吧,尤其要讓他管住自己的嘴,別亂說話,只要給人留下好印象就行,其他方面有我和你哥呢。”

沈莫北隨即出門來到中院,看到何雨柱家的燈還亮著,便敲了敲門,走了進去。

何雨柱正忙著試衣服,何雨水在一旁給他做參考。見到沈莫北來了,何雨柱立刻喜道:“小北你可算來了,快來幫我看看這幾件衣服我穿哪件好,這可都是新衣服呢。”

沈莫北看了何雨柱一眼,不禁樂了。頭髮剪得倒是不錯,顯得頗為精神,只是臉上的皺紋讓他看起來年紀有些大。

何雨柱上身穿著一件細條紋襯衫,搭配著一條彩色領帶,下身是一條高腳褲,都是嶄新的衣服,也是當下流行的款式,然而穿在何雨柱身上,怎麼看都覺得彆扭。

沈莫北打量了一下那幾套衣服,隨後從中挑選出一套說道:“柱子哥,你試試這身。你也不看看外面多冷,穿襯衫打領帶可不行,而且這領帶和你的風格也不搭,你從哪兒買的,能不能退了?”

何雨柱接過衣服,笑著說道:“領帶是我借的,我聽說這樣穿顯得正式,說不定女孩子就喜歡這樣的呢。”

沈莫北聞言,覺得有些好笑,說道:“沒必要這樣,正常穿著就行,太過正式反而顯得做作了。”

何雨柱聽了,點點頭,換上了沈莫北給他挑選的衣服,一件套頭毛衣,搭配一件黑色外套,下身是一條西褲,整個人顯得十分乾淨利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他小說相關閱讀More+

【柱斑】錯誤時代之【沉睡的易卜劣斯】

南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