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暗同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章 遭遇信任危機?,三國:從縣丞開始的崛起之路,予暗同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合引兵出城,半路上遇到秦炎一行。

得知韓馥已經獻城投降,沮授情緒十分激動,大罵韓馥,怒其不幸,哀其不爭。

“主公,那袁紹如今得了鄴城,已經掌握了冀州,實力大增,但公孫瓚已然出兵,定會派人索求冀州土地,我料想,二人定有一戰。”

冷靜下來,沮授頭腦轉動,對眼下的情形作出判斷。

“那依公與所言,我軍此刻當如何?”

“靜觀其變,某猜測,二人此次必然分不出勝負,最後應會請人出面調停,長安路遠,目下最有可能之人,當是主公。”

秦炎深以為然,於是帶兵返回漁陽,繼續安心發展,同時也派人持續袁紹與公孫瓚兩軍的動作。

此行又得到沮授張合兩人來投,更添助力。

果然如同沮授預測那般,公孫瓚對於勞師動眾卻一無所獲十分不滿。

得知袁紹已經掌控冀州之後,派公孫越討要地盤,袁紹不許。

於是公孫瓚暴怒,率兵與袁紹在磐河對峙。

袁紹兵多將廣,勝了幾場,稍占上風,公孫瓚自從得到劉備相助,又將局勢扳平,殺敗袁紹。

兩軍互有勝負,勢均力敵,如此又對峙了兩月。

幽州牧劉虞感念兩州百姓不易,受戰火侵擾,有意從中斡旋,於是派人趕往漁陽邀請秦炎同往,為他助威。

袁紹與公孫瓚得知劉虞想要出面調停,都是十分不屑,不將劉虞放在眼中,但聽到秦炎也率軍與劉虞同行,這才勉強同意會面。

“我二人今日能在這裡坐下講和,全是因為當初與焱升的情誼。”

秦炎聽到兩人的話,面色微變,心中暗道袁紹與公孫瓚兩人都是面善心黑之輩,這一番言語,分明就是在挑撥他與劉虞之間的關係。

“將軍莫要胡說,今日你兩家能夠罷兵言和,全是使君從中斡旋,我又怎敢居功?”

秦炎察言觀色,察覺劉虞面色不悅,立刻出言打斷兩人,將功勞全都推給劉虞,這才讓劉虞稍稍安心。

酒宴間,劉虞見兩人對自己與秦炎的態度可謂截然不同,再次不悅,心中對於秦炎生出不滿。

等到事情結束,劉虞不待秦炎一起,獨自返回。

見秦炎與劉虞兩部軍馬分道揚鑣,袁紹與公孫瓚都是露出計謀得逞的笑容。

早有人將先前發生的事告知田疇,田疇聽罷,心中有了對策。

等到劉虞入城,便立刻諫言,陳說利害。

“使君遭遇,在下已經得知,切莫中了袁紹與公孫瓚的離間之計。”

“袁紹得了冀州,此後自然想要幽州,公孫瓚早有不臣之心,想要取使君而代之。”

“內有強敵覬覦,外有諸侯窺視,以使君一人之力,如何能夠應對?”

“那秦炎素有名聲,對使君恭敬有加,乃是一大助力,使君莫要因一時衝動自斬臂膀,因小失大!”

劉虞扶額感嘆,對田疇再三感謝,“險些中了那兩人奸計!”

當即命人攜帶酒肉輜重,送往漁陽慰問秦炎。

但不僅劉虞有意斡旋,長安朝堂中李儒同樣諫言董卓,以此施恩於袁紹公孫瓚。

等到馬日磾與趙岐作為使者趕到時,袁紹公孫瓚兩處兵馬早已各自班師。

只得悻悻返回長安,回稟董卓。

“劉虞本是宗親,不久前又派遣使者拜謁天子,不宜打壓,反倒應該褒獎。倒是那漁陽令秦炎,曾參與關東逆軍,當日襲擾相國的,便有此人。”

李儒心有計策,對董卓諫言,

“不若這般,對劉虞大加賞賜,彰顯相國寬宏,再言秦炎大逆不道,命劉虞率軍征討。”

董卓十分贊同,將具體事宜,全權交給李儒處理。

七月,

劉虞接到朝廷詔書,命他征討秦炎。

訊息一出,各方震驚。

劉虞面露愁容,聽著麾下各人七嘴八舌,只感覺心煩意亂。

“秦炎表面恭敬,實則早有不臣之心,如今朝廷有詔,自當遵從。”

有人提議,遵從朝廷的命令,討伐秦炎。

“不可,且不論秦炎聲名如何,單是他麾下猛將如雲,又手握萬餘精兵,我軍如何討伐?”

齊周魏攸等人立刻站出來反對,不認為僅憑藉兵力優勢就能取得勝利。

“袁本初新的冀州,又是四世三公,或可向他求助。”

此時又有人站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全職公敵

石三

星辰之主

減肥專家

觸及天穹

何以執筆

修仙

易折

大唐:九五至尊

小波波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