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章 通往寶力格的路 第五回 療傷,晚餐,大紅山軼事,青山翁,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到目的地,我們焦躁的心略顯平靜,我們堅持著,甚至是掙扎著,搭建起我們的臨時家園。女同學們忙著清理打掃那間小屋,這將是她們的寢室,同時也是我們的廚房。她們還得忙著整理鍋碗瓢盆,為我們準備飯菜。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我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只為了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找到一個溫暖的港灣。在寶勒格草場開始我們接受貧下中牧再教育的第一課。
在巴契書記的悉心指導下,我們的蒙古包不久便順利搭建完畢。然而,當我們注意到巴契書記腰間隱約透出的血跡時,內心的滋味難以言表。我們懇請他脫下衣袍以檢視傷勢,儘管他最初擺手表示無礙,但在我們的堅持下,他終於同意了。當那一道道新舊交錯的傷疤展現在我們眼前時,我們震驚了。腰背上的傷痕如同縱橫交錯的地圖,新傷舊痕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觸目驚心的畫面。一塊粉紅色的肉皮皺縮在一起,而一道深深的裂口仍在滲血,流淌在那本已崎嶇不平的腰背之上,令人不寒而慄。我們的心如被刀割一般,淚水忍不住滑落,滴落在巴契書記的背上,浸溼了傷口。巴契書記的背部微微抽動,這讓我們更加痛心疾首,相互間不禁輕聲責怪。然而,巴契書記卻似乎並不在意,他輕輕地說:“沒事,一點小傷”
“這還是小傷嗎?”我顫抖著聲音問道。巴契書記的傷勢讓我們真的害怕了,這可怎麼辦,得先止血啊,可不能再流了!我們急得團團轉,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就在這危難之際,我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小時候的記憶。那時候,每當我不小心碰破手指或什麼地方出血時,奶奶總是會用一種古老而神奇的方法為我止血療傷。她會點燃一撮棉花,連火帶餘灰一起按壓在傷口上,那溫暖的火焰彷彿有著神奇的魔力,總能迅速止住我的疼痛。我立即向巴契書記描述了這個方法,他一聽哈哈大笑,眼中閃爍著讚賞的光芒:“好辦法,我們也常用。”這簡單的一句話,讓我心中的緊張與焦慮稍微平復了一些。說時遲那時快,我迅速脫下自己的棉襖,剪下一大塊棉花。我手中的棉花被點燃,火焰跳躍著,映照著我緊張而堅定的臉龐。我深吸一口氣,瞄準巴契書記的傷口,果斷地將還在燃燒的棉花貼了上去。只聽“嚓”的一聲,巴契書記的傷口被餘火燒得冒起了一股白汽,他忍不住痛呼一聲,但緊接著卻大聲讚歎道:“好舒服,好手段!”
我愣住了,幾乎沒聽清巴契書記在說什麼。我的手還在顫抖,但那隻按壓在巴契書記背上的手,連同還冒著煙、冒著氣的棉花,卻緊緊地壓在他的背上。那一刻,我彷彿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與堅韌,也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依賴。過了一會兒,我小心翼翼地拿開了手,我們幾個都緊張地盯著巴契書記的傷口。只見原本流血的地方慢慢止住了,巴契書記的傷口逐漸變得平靜。我默默地祈禱著,天神啊,天神,不要讓巴契書記的傷口再出血,讓巴契書記的傷口快快好,保佑巴契書記平安健康。
在巴契書記的鼓勵和安慰下,我們緊張的情緒逐漸放鬆。我掏出另一塊棉花,緊緊壓在巴契書記的傷口處,又從舊衫子上撕下一塊布條,紮在他的腰部。我們幫他穿好衣服,他用腰帶緊緊紮了扎腰部,然後在我們攙扶下站了起來。他走了幾步,似乎在測試自己的傷勢。隨後,他得意地笑了,略帶神秘地說:“看來,這老骨頭還挺得住。你小子看來是塊學醫的料”那一刻,陽光似乎更加燦爛了,巴契書記的笑容也變得更加溫暖了。
晚餐的炊煙在我們新搭建的蒙古包上空,冉冉升起,在灰暗蒙瀧的夜色中,我們敬巴契書記為長輩,請他坐在我們的中間,巴契書記也沒謙讓,先從腰間掏出了那個菸袋。輕輕地抽出菸斗,裝好菸絲,順手抽了一支正在爐子裡燃燒的戈壁草,放在菸斗上點燃菸絲,猛猛地吸了幾口。然後慢慢地抬起頭,我看到巴契書記額頭,嘴角露出了和藹,輕鬆地微笑,慢慢地吐出了絲絲青煙,和燃燒的炊煙融合在一起,冉冉升起。空氣中瀰漫著一股苦澀的氣味,有點辣眼和刺鼻,有時我們不得不揉揉眼睛,打了幾個涕嗑,巴契書記似乎覺察到了什麼,看了看我們,將菸斗在腳底磕了兩下,彈出還在燃燒的菸絲,用腳踩了踩,不好意思地咧著嘴笑了笑。
恰好這時,女同學趙楓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圪墶’子走了過來,熱情地遞到了巴契書記手中並說;“老書記給您”,巴契書記愉快地接過碗。從那以後我們對巴契書記的稱呼親切地改稱為‘老書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