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先生會出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功勳加入時間與結局(一),明朝寫作素材大全,A先生會出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達
- 徐達是在1353年加入朱元璋起義軍的。當時朱元璋回鄉募兵,徐達應募而來,他和朱元璋是同鄉,兩人自幼相識,從此便開始跟隨朱元璋征戰天下,成為朱元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
結局- 徐達結局是病逝。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達在北平留守時得了背疽,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疾病。在病情稍有好轉後,次年二月病情突然加重,隨後便與世長辭。
徐達死後,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並且讓徐達配享太廟,位列功臣第一,以表彰他為明朝建立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
常遇春
- 常遇春是在1355年加入朱元璋軍隊的。起初,他在綠林大盜劉聚麾下,但他覺得劉聚只知打家劫舍,沒有長遠的志向。當朱元璋率軍攻打和州時,常遇春便主動歸附朱元璋。朱元璋見他身材魁梧、果敢勇猛,就將他留了下來,開啟了常遇春為朱元璋南征北戰的生涯。
結局
- 常遇春結局是暴卒而亡。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北伐中原,在七月七日這一天,大軍南撤返回的時候,他暴卒于軍中,年僅四十歲。
- 朱元璋聽聞常遇春的死訊後十分悲痛,追封他為開平王,諡號忠武。並讓畫師為常遇春繪製身穿龍袍的畫像(這是一種極高的榮譽),還將常遇春配享太廟,在功臣廟中位列第二。
——————
傅友德
- 傅友德起初是劉福通起義軍的將領,後跟隨明玉珍,因不被重用而轉投陳友諒。在1361年,朱元璋進攻江州(今江西九江),傅友德投降朱元璋,從此成為朱元璋麾下的一員猛將。
結局- 傅友德結局悲慘。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大宴群臣,在宴會上,朱元璋對傅友德有所不滿,指責他不敬。傅友德起身告罪,朱元璋仍不依不饒,要求傅友德把兩個兒子帶來。
- 傅友德領命而去,當他帶著兩個兒子返回時,朱元璋又故意找茬,責備他帶兒子進宮竟然不帶佩劍。傅友德悲憤之下,當場將兩個兒子的首級砍下,扔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見狀大怒,命傅友德自刎,傅友德毫不畏懼,橫刀自刎而死。
- 他死後,家屬被髮配到雲南、遼東等邊遠地區,一代名將落得如此下場,令人唏噓,這也反映出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猜忌達到了極其嚴重的程度。
——————
李文忠
李文忠於1353年(至正十三年)14歲時在滁陽(今安徽滁州)投靠舅父朱元璋 。朱元璋收其為養子,令其改姓朱 。
結局-李文忠於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病逝,享年46歲 。朱元璋為其親自寫文祭奠並追封為岐陽王,諡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 。
朱元璋懷疑在李文忠得病期間為其護送醫藥的淮安侯華中下毒謀害,降低華中爵位,並流放其家屬 。同時,為李文忠診治的醫生及妻兒皆被誅殺 。
——————
湯和
- 湯和與朱元璋是同鄉,他很早就參加了郭子儀的紅巾軍,是較早的起義者之一。時間大約是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之後湯和寫信邀請朱元璋參加義軍,在朱元璋入伍後,湯和對他很是恭敬,這對朱元璋早期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支援作用。
結局- 湯和是少數能在洪武朝得以善終的開國功臣。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湯和病逝,終年七十歲。
- 湯和能夠善終的原因可能是他為人謹慎,懂得明哲保身。在朱元璋逐步對功臣產生猜忌時,湯和就主動提出告老還鄉,這一舉動深得朱元璋歡心。他去世後,被追封為東甌王,諡號襄武。
——————
沐英
- 沐英是朱元璋的養子。沐英八歲的時候,被朱元璋收為義子。他在朱元璋夫婦身邊長大,十二歲開始就跟著朱元璋征戰。那時候大概是在1356年(元至正十六年)前後,朱元璋剛剛攻佔集慶(今南京),沐英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為明朝的建立和鞏固盡心盡力。
結局- 沐英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為太子朱標去世,沐英和朱標感情深厚,他聽聞這個訊息後,傷心過度,引發疾病,不久後便在雲南逝世,年僅四十八歲。
- 沐英死後,朱元璋追封他為黔寧王,諡號昭靖。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