枊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章 遇見商機,草根奮鬥記,枊煙,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靈秀在八十年代初與從小青梅竹馬的柳青結婚。與翠屏如出一轍也是旅行結婚,沒擺宴席,簡節還不揹人情債。
柳青是恢復高考制度後的第一屆大學生。北方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後奔赴“三線建設”的國防工廠。後來靈秀調到貴川柳青處。
她一直好多年很少和宋翠屏謀面,過年回老家偶爾見面,平常書信往來。這兩年沒了她的音訊。
回老家幾次找不到人,她搬了家,這讓靈秀心中充滿了失落和不安。
聽說紡織廠已垮掉,她擔心著翠屏的出路,她也深知翠屏聰明能幹吃苦耐勞,畢竟現在不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了,要養家餬口,肯定困難重重。
靈秀和柳青在貴川深山老林工作生活,似與世隔絕。
靈秀對柳青說:“這裡的廠房很不集中,上班要走很遠的路,雖是公路,地勢不平坦,騎腳踏車都走得慢。若從天空俯瞰,工廠就像一座座村莊稀疏組成”。
柳青說:“這裡空氣好,風景好。山拔地而起,沒有坡嶺過渡;有的刀砍斧劈懸崖峭壁;有的亂石嶙峋溶洞縱橫,也有薄土層的小山長滿各色樹林。不遠處突然有似鋪著綠色地毯一望無際的開闊地,竟無一棵樹,猶如千幅油畫風景。”
靈秀一家三口走在山路上,天好像很矮,頭上浮雲伸手可觸,腳下霧氣在周圍升騰,如在畫中游。靈秀舒了口長氣,總感胸悶氣短。
她對柳青說:“青哥,我到這裡後總是胸悶渾身無力,孩子也老生病。覺得這裡挺潮溼,我身上老是痛的。你感覺如何?你兩次住院與這裡的氣候水土有無因果關係?”
柳青沉思片刻後回答道:“秀呀,我怎沒感覺呢?畢業分配時便知這裡是高原。國家培養了我,我必須服從國家分配。調你來這裡真對不起你,讓你受苦了!”
靈秀清楚了這些,心中不快,她怨柳青事先沒告訴她這些。一路上她一聲不吭,走過了山路,柳青騎著腳踏車,前後載著兒子和靈秀到了桂雲湖。租了一個小遊划子,三人划槳到了湖心島。
中午三人吃著自帶的午餐,靈秀仍沉默不語,若有所思。柳青內疚地看著靈秀,靈秀開口了,對柳青說:“環境氣候對身體的影響很大,有人能適應,有人不適應,看體質,我們全家都不適應這裡的環境。 ”
柳青熱愛自己的事業,心在掙扎:是放棄事業回家鄉還是繼續留這裡工作?他難以取捨,也不好回答。
他明白靈秀的心思,沒心情欣賞眼前的風光,他在作思想鬥爭,為了妻兒的健康,放棄專業回家鄉工作,也不知廠裡能否放人。
靈秀悶悶不樂,一家人乘小舟返程。兒子小凌雲在船上蹦蹦跳跳至船沿,輕漂的小舟一下子三十幾度的傾斜,靈秀柳青汗毛豎起,渾身拔涼。說時遲那時快,靈秀一個激靈腳向對船沿重重一踩,小舟子又向對邊傾斜同樣三十多度。靈秀想: 這下完了。柳青說:“輕點踩,你那邊一腳,我這邊一腳,”船穩住了,夫妻倆驚出了一身冷汗。三人驚魂未定上岸了。
靈秀說:“剛才不是咱倆踩來踩去,掌握了平衡,咱一家三口就會葬身湖裡。這是老天在給咱警示。青哥,聽我的,咱回老家吧!”
柳青一直沉默,他有對事業的不捨,又有對妻兒的責任。這兩項現實的存在是客觀對立的,丟棄哪個都如割心。他深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他必須決斷的二選一。
靈秀柳青克服水土不服和高原反應,照常生活,但靈秀感覺度日如年。
1988年中秋節,靈秀柳青帶著兒子中秋夜賞月,靈秀望著天上一輪明月,想念家鄉的親人好友,沉思良久,她在作詩。
她作了一首七言絕句:“金桂沾珠盈暗香,玉盤圓滿蘊詩章,天涯共仰中秋月,互託思情寄遠方。”
柳青靈秀眼含熱淚,柳青緊緊摟著靈秀說:“秀啊,有詩人說:對一項事物喜歡的落淚,詩就湧出心窩了,你是太想家了。我們調回家鄉吧。”
靈秀柳青調回了家鄉,靈秀的爸去世時她還沒參加工作。這些年她媽一人拖著四個孩子真不容易,現在大弟靈華大學畢業在中學教書、妹妹靈紅高中畢業已參加工作,小弟靈松才上大學。
李建明有技術,被承包人錄用。建明給翠屏的信中說:“親愛的翠屏,離開了你,我像三魂離身,在茶飯不思的想念中,我何以度日?雖工作能繼續,可物是人非。嬸和廠辦的人都沒了著落,只是留在沒人可管的管理崗位,收取承包人上交的那點可憐的利潤。我看好景不長,目前只暫且留守,不定哪天就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