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兵工體系煥新,迎戰清軍風暴
宇秀天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章 兵工體系煥新,迎戰清軍風暴,大明外傳之攜現代智統亂世天,宇秀天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民義軍全力推進兵工廠建設、朝著裝備現代化全力奮進之時,部隊員額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擴充,武器裝備、物資供應等方面陷入了捉襟見肘的困境。面對這一棘手難題,我借鑑後世經驗,決心成立一個全新的體系來扭轉局面。
我任命素有智謀與組織才能的趙宏文擔任民義軍總兵工廠的負責人。趙宏文出身書香門第,自幼便對機械製造和工藝技術展現出濃厚興趣。年少時,他常常拆解家中的物件,又憑藉自己的想象將它們重新組裝,鬧出不少笑話,卻也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後來,他遊歷多地,見識廣博,每到一處,都會深入當地的工坊,與工匠們交流學習。
趙宏文上任後,迅速在各地成立分兵工廠。為提升專業化與科技化水平,一方面,定期為內部人員舉辦講座和培訓。他親自邀請軍中經驗豐富的槍械專家,詳細講解各類武器的構造原理、維修要點。專家們拿著模型,拆解、組裝,每一個零件的作用都講解得清晰透徹。資深工匠傳授精密零件的製作工藝時,從選材的講究,到打磨時的力度、角度,每一個步驟都剖析得細緻入微。工人們圍坐在一起,聚精會神地聆聽,不時提出問題,現場討論熱烈。
另一方面,他廣泛徵集民間有能之士。大街小巷、市集村落,到處張貼著告示,承諾給予豐厚的報酬與榮耀。這一招果然奏效,吸引了眾多身懷絕技之人。有一位擅長鍛造的老鐵匠,滿臉滄桑,雙手佈滿老繭。他來到兵工廠後,鍛造出的槍管堅韌無比,他說:“我這手藝傳了三代,沒想到能在這兒派上大用場,為咱的隊伍打造好武器,值了!”還有一位痴迷於機關設計的巧匠,整日琢磨著各種新奇的玩意兒。他為武器的改良提供了獨特的思路,興奮地比劃著:“我一直想把這些奇思妙想用到實處,這下可算有機會了!”
經過一段時間精心的安排和整合,各地兵工廠成效顯著,培養出了不少優秀的工程師。在這些工程師的帶領下,成功實現了目前民義軍服役的各類武器的全生產線自主生產。從步槍的槍身鑄造,那熾熱的鐵水在模具中冷卻成型,到扳機組裝時的精細除錯;從火炮的炮筒打造,巨大的炮筒在機床的打磨下逐漸光滑,到瞄準裝置安裝時的精準定位,每一個環節都在兵工廠內有序完成,極大地保障了武器的供應。
各地兵工廠還積極開展團隊研發與自主創新。他們深入研究,將一些原本用於軍事生產的技術進行改良,使其能夠應用於民義軍控制區的民間。比如,將精密鑄造技術推廣到農具製造領域,製造出的農具更加堅固耐用。農民們拿著新農具,臉上洋溢著笑容:“這新傢伙就是好使,幹活都更有勁兒了!”把高效的動力傳輸技術引入紡織業,使得紡織機的運轉更為流暢,產量大幅提升。紡織女工們歡快地操作著機器,布匹源源不斷地織出。
一時間,民義軍控制區內各種工廠如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各類工坊、作坊紛紛湧現。有以生產生活用品為主的木器廠,工匠們雕琢著木材,一件件精美的木器誕生;有陶器廠,土坯在窯中燒製,變成了實用又美觀的陶器;有專注於食品加工的磨坊,石磨轉動,麵粉如雪般飄落;還有油坊,濃郁的油香飄散開來。利用新技術發展起來的機械加工廠裡,機器的轟鳴聲奏響了工業發展的樂章。這些工廠的興起,不僅帶動了控制區內的工業化程序,還為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促進了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
然而,北方大地卻被清軍的陰影所籠罩,一股黑色風暴自北向南,以排山倒海之勢洶湧撲來。
凜冽的寒風如刀割般刮過大地,清軍主帥營帳內,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代善端坐在虎皮椅上,面色陰沉得仿若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作為此次南征的掛帥者,他深知此戰關乎大清國運,不容有失,心中既有必勝的決心,又隱隱有些不安。帳外,烏真超哈重炮部隊的火炮整齊排列,冰冷的炮口在黯淡的光線下閃爍著森冷的寒芒,彷彿是死神的鐮刀,無聲地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血腥與殺戮。
“此次出征,乃我大清興衰之關鍵,務必要將南方的反抗勢力連根拔除,一個不留!”代善猛地站起身,雙手重重地拍在案几上,聲音低沉卻蘊含著令人膽寒的威懾力,在營帳內久久迴盪,震得眾人耳鼓生疼。
副將尚可喜、耿仲明聽到命令,“唰”地單膝跪地,上身挺直,右手握拳重重地捶在左胸口,齊聲高呼:“末將定當肝腦塗地,赴湯蹈火,不負王爺所託!”聲音激昂,透著十足的忠誠與決心,他們想著此戰若勝,必能加官進爵,榮耀加身。
清軍的鐵蹄無情地踐踏南方大地,所到之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