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清廷議策,決意南征
宇秀天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章 清廷議策,決意南征,大明外傳之攜現代智統亂世天,宇秀天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洪承疇,原明朝重臣,降清後負責南方軍事戰略規劃,他沉思片刻後,眉頭緊鎖,開口道:“王爺,臣贊同吳王爺所言。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切斷他們的物資補給線與情報傳遞通道。一旦沒了糧草、彈藥等物資的支援,再加上情報無法順暢互通,他們看似強大的聯盟便如同無根之木,無需強攻,也會自行瓦解。這就好比砍斷大樹的根基,大樹自然會倒下。”洪承疇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他的戰略眼光讓在場的人都不得不佩服。
耿仲明,靖南王,負責協助清軍在福建一帶的軍事行動,連忙附和道:“王爺,洪大人所言極是。我們還可以設法拉攏南方的一些地方勢力,為我所用,從民義軍內部製造混亂。就像在敵人的後院放火,讓他們自顧不暇。”耿仲明的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彷彿已經看到了民義軍內部混亂的場景。
尚可喜,平南王,掌控著廣東地區的軍權,進言道:“王爺,臣願即刻出兵廣東,全力穩定南方局勢,堅決遏制民義軍向廣東擴張的勢頭。廣東是我大清在南方的重要據點,絕不能讓民義軍染指。”尚可喜的眼神中透著堅定與忠誠,他深知廣東的重要性,決心為大清守住這片土地。
此時,滿八旗中的四位旗主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阿濟格,鑲白旗旗主,作為多爾袞的兄長,性格魯莽,作戰卻極為勇猛,他大聲吼道:“何須如此瞻前顧後!集結我八旗大軍,直搗黃龍,將他們統統消滅乾淨!”他激動地揮舞著拳頭,滿臉漲得通紅,猶如一頭憤怒的公牛。在他看來,武力就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根本無需那些彎彎繞繞的計謀。
多鐸,正白旗旗主,多爾袞的同胞弟弟,年輕且足智多謀,冷靜地勸阻道:“兄長,切不可衝動行事。如今民義軍聯合起來,勢力龐大,我們必須謀定而後動。臣弟建議,先派遣輕騎部隊,不斷騷擾他們的後方。破壞其糧草儲備,打亂其軍事部署,待其陣腳大亂之時,我們再發動總攻,方能事半功倍。這就好比先打亂敵人的節奏,再給予致命一擊。”多鐸的眼神中透著冷靜與睿智,他的建議讓眾人眼前一亮。
代善,禮親王,正紅旗旗主,資歷深厚,威望極高,緩緩開口道:“王爺,南方地形複雜多變,山巒起伏,河流縱橫,且如今民義軍士氣正盛。我們切不可急於求成,以免陷入被動。臣願親自掛帥,率領正紅旗一萬兵馬,聯合漢軍旗,對民義軍發動一次大規模進攻。不過,此次出征意義重大,關乎我大清國運,必須精心籌備,穩紮穩打。”代善的聲音沉穩而有力,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局勢的深刻洞察和對此次出征的謹慎態度。
阿敏,鑲藍旗旗主,性格高傲自負,不屑地說道:“哼,小小民義軍,何足掛齒!給我五千鐵騎,我定能踏平他們的老巢。”阿敏的臉上滿是傲慢之色,他根本不把民義軍放在眼裡,彷彿民義軍只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擊。
多爾袞沉思良久,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最終落在代善身上,說道:“善哉,禮親王主動請纓,本王深感欣慰。此次出征意義非凡,關乎我大清的興衰存亡。除了禮親王率領的正紅旗一萬兵馬,尚可喜、耿仲明,你二人各率兩萬漢軍旗兵馬,隨禮親王出征。孔有德,你也率部南下,協同作戰,務必全力以赴剿滅民義軍。另外,調派烏真超哈(重炮部隊)一同南下,增強我軍火力。讓那些民義軍見識一下我大清的厲害。”多爾袞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彷彿是在為這場戰爭定下基調。
滿清軍隊主要由八旗軍與漢軍旗組成。八旗又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滿洲八旗是清朝軍隊的核心力量,起源於努爾哈赤時期的牛錄製度,以旗為單位進行編制。最初設有黃、白、紅、藍四旗,後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共八旗。每旗設旗主,由滿清宗室貴族擔任。旗下又分若干甲喇,每甲喇下轄若干牛錄。牛錄是八旗的基層組織,每個牛錄約300人 。滿編狀態下,一旗兵力約七千五百人,滿洲八旗總兵力理論可達六萬人左右。這些滿洲八旗計程車兵,自幼接受騎射訓練,擅長在馬背上作戰,他們的騎射技藝精湛,是清朝軍隊的精銳力量。
蒙古八旗的建制與滿洲八旗相似,是在征服蒙古各部的過程中逐漸編制而成,主要負責協助滿洲八旗作戰,尤其是在騎兵作戰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總兵力約兩萬人左右。蒙古八旗計程車兵,同樣擅長騎射,他們的騎兵在戰場上機動性強,能迅速穿插、迂迴,給敵人造成巨大的威脅。
漢軍旗則是在招降、改編明朝軍隊以及漢人壯丁的基礎上組建而成,其編制同樣仿照八旗。漢軍旗在火炮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