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如願
貓頭叔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章 如願,大明輩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貓頭叔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兒子就可以世襲他的伯爵之位。
有的世券後的劉氏更加焦慮於趙輝的子嗣問題,整整神神道道的,邀請一些大師、道長之類的來家裡寫寫畫畫、唸經醮齋之類的,搞得家裡煙霧繚繞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駙馬府成了城隍廟呢。
朱棣除了獎勵趙輝世券以外,對於匠戶改革也大開綠燈——京師剛剛營建完工,大量的工匠還在京師待著,正好讓趙輝給管起來。
經過趙輝的多方瞭解,趙輝發現自己真是低估了大明朝的生產力。
在這個時代,永樂年間,僅山西一地,官營鐵廠的生鐵年產量就有八十萬斤,江西、湖廣二省加起來有五百萬斤,全國一年有九百萬斤的產量。
而這僅僅只是官營的產量。
民間產量,一年也在六百萬斤以上。
這個產量對比現如今的鋼鐵產量動輒十億噸來說,那自然不值一提,但是那可是在十五世紀。
這個產量超過了以往所有的朝代,且是任何一個朝代的好幾倍。對比同時期的外國,不好意思,沒有資料,他們的產量不值一提以至於沒有記載,比如英國,到1740年以後生鐵產量才達到兩萬噸。
趙輝頓時對自己的匠戶改革充滿了信心,他是學過一點點經濟學皮毛的。只有市場競爭,才能夠推動科技的進步。
傳統的官營鐵廠之所以幹不過民營鐵廠,那其實跟上世紀國有企業的困境是一樣一樣的。
趙輝於是在京師正式建立國立京師大鐵廠,首批招募工匠一千人。
京師大鐵廠除了要為甲冑、火器生產提供鐵料以外,更大的目的卻是要為解開匠戶的人身束縛樹立一個標杆。
大明有三十萬的匠戶,哪怕將其中一半人解放出來,成為自由的手工工場產業工人。
那將意味著什麼?
那是工業化的基礎!是資本主義萌芽產生的前提!
啊,工業化的大明!我來也!趙輝興奮地想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