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叔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章 匠戶改革,大明輩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貓頭叔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輝轉頭就去皇宮端敬殿,找太孫朱瞻基。

等四下無人時,將那《金瓶梅》偷偷塞給他。

並告誡他:“此書要緊非常,世間難覓,萬萬不可被人發現了去,好生保管。”

朱瞻基賤笑道:“好說,好說。姑爺爺哪裡弄來的?”

趙輝呲牙一笑:“秘密,能寫這種書的,都是拼著殺頭的風險的,怎麼能說呢?”

朱瞻基表示理解,不再追問。

他投桃報李,送了一幅畫給趙輝。

那畫卷成了卷軸,趙輝心說開啟來還得費事,回家再開啟欣賞吧。

又笑問:“殿下畫的?”

趙輝知道朱瞻基長於丹青,畫畫還挺有兩把刷子的。

朱瞻基嘿嘿一笑,一副“你懂的”的表情。

趙輝笑納了,轉頭去找太子朱高熾。

他有重要的計劃要跟太子彙報。

朱高熾在承天門聽政,趙輝便在文華殿候著。

過了有一個多時辰,朱高熾晃著胖乎乎的身軀回到了文華殿。

“喲,姑父找我?”朱高熾笑道。

“臣拜見太子殿下。”趙輝恭敬地給太子行四拜禮。

太子連忙讓他免禮,“怎麼了這是,姑父今天是特別的守禮。”

以往趙輝可是能不拜就不拜的,甚至有時候還會受太子兩拜還禮。(私下場合,先論君臣,趙輝拜太子四拜。拜完,論輩分,太子還兩拜。)

“臣有一軍國大計,要跟殿下請示。”

原來,趙輝打算對工匠制度進行改革。

趙輝這些年掌兵與提督火器廠後,對於匠戶制度也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

正好皇帝也跑北方去了,現在南京太子說了算,有條件進行匠戶制度的改革了,哪怕礙於朱棣要遵守祖制不能大改,小步快跑應該還是可以的。

明初的工匠,按照上級主管單位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工部管轄的外地工匠,他們每三年或兩年要到京師服役三個月。這一類叫輪班匠。

第二類是京師籍的工匠,這夥人是老朱當年國初從各地薅來的,經過幾十年的繁衍,自然就成了地道的南京本地人,他們被稱為住坐匠。

住坐匠的上級主管單位是內官監。現在朱棣不在,那內官監自然是朱高熾說了算了。

第三類是軍匠,算是直屬於各衛所的工匠,這部分工匠人數最少,但對提督南京京營的趙輝來說,卻是最方便呼叫的。

此外還有少量的工匠,比如戶部控制的灶丁,他們是製鹽的,還有地方上的織造、織染局“存留”的工匠。這部分工匠數量不多,但牽扯的利益比較大,所以趙輝暫且不打算管這部分人。

趙輝計劃將住坐匠與京營各衛軍匠單獨拿出來,成立專營性質的各類官辦企業。

比如與造火器直接相關的鐵匠,趙輝就計劃將鐵匠們集合起來,成立鐵廠。

除了鐵匠以外,還有木匠、鋸匠、瓦匠、裁縫匠、油漆匠、竹匠、錫匠、刊字匠、石匠、銀匠、鼓匠等等幾十上百種。

經過粗略統計,能夠單獨拎出來的鐵匠有上千人,以鐵匠為試點,成立鐵廠,除了承接原有生產工作以外,還能生產各式民用鐵器。

鐵匠歸屬鐵廠後,並不改變其對官府的勞役關係,首先是住坐匠,原本是每月給官府幹十天活,歸屬鐵廠後,幹了超出十天活的,援火器廠例,超出的按件計薪。

也就是說住坐匠可以在鐵廠一個月只幹十天活,其餘時間仍可自行做工。

其次是軍匠,那就更簡單了,原有自身承擔的各衛所的工作任務,轉嫁到全廠一起來做,按件計薪。

這是人員方面的改革。

其次是生產模式的改革。

原來的鐵匠,鐵料是從工部或衛所領的,鐵料質量自然好不到哪去,工匠們領了鐵料後,多了也不會退,少了還會向上級討要。不僅浪費,還容易造成貪墨。

如今改為鐵料不再由上級直接撥付,改為按市價給付錢糧。由鐵廠自行採買鐵料,自付盈虧。

太子聽了後,大受震動,忙召來楊士奇、金幼孜一同商議。

楊士奇認為軍匠的調集很是問題,本身各衛所的軍匠特別是鐵匠,是隨軍修理兵器甲冑的,如果調走,要用時還要去找鐵廠討要,平時麻煩些倒也罷了,戰時如何是好?

就算戰時可以從鐵廠臨時撥用,那是否必然影響鐵廠本身生產?

金幼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神級都市霸主

筍尖魔菇湯

八零重生,撩漢養崽致富忙

花間茶舍

獵蟲傳

笨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