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官制改革(二)
皮卡丘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5章 官制改革(二),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皮卡丘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制改革是個大事,也是細碎的活。大體框架下可以很快確定出來,但是具體到權責劃分的時候,那就是個來回拉扯的事情。再一個,劉平也不能直接把此時的官制一下子推平,全都換成新的。
這樣搞,行政體系肯定會混亂好長一段時間。目前的思路就是立下一個大體框架,尤其是中央官制肯定是立下來。往下的具體事務、地方事務、地方官員,暫時可以先不動,有所增減就行。
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停調整。
從劉備那裡回去之後,劉平沒有立刻就找人商量各部尚書的事情。其實這次定下來的這些高官序列,就是劉備集團的一次蛋糕劃分。
不是他劉平和劉備兩個人商量一下,然後就可以決定的。在劉備那裡,他說讓劉備自己選,劉備說讓他擬一個大概出來,其實都是在做樣子。究其根本,兩個人暫時都沒有想好,這塊蛋糕該怎麼分。
現在劉備麾下,既得利益集團包括劉平、關羽這些元從派、以楊永、荀封等人為代表的世家派、還有目前非常弱小但有劉平站臺的平民派。
但這只是大致的劃分,真要細分,這裡面更復雜。元從派且不說,都是自家兄弟。世家派裡面又有涼州世家、關東世家、益州世家這三派。這還不算完,他們又因為自身的考量,在劉平刻意針對世家這上面,內部又分裂出兩個團體,一派打算跟劉平一條路走到黑,拿家族基業跟劉平置換一些利益,一派則打算展示自己的力量讓劉平放棄針對世家。
比方說楊永,在面對元從派和小地主階級的時候他是站在世家派的,在面對其他世家派系的時候,他就站在關東世家這一派,在面對劉平針對世家的一些政策的時候,他就會跟劉平談合作。
如果僅僅是這樣,倒也好弄。但實際上的情況更加複雜。
因為剛入益州,劉備為了維穩,幾乎沒有處置任何益州的官員,大多數都是直接任用。這就導致這些益州本土官員下意識的抱成團,原本劉備在涼州的這些官員也天然的組了隊。
更離譜的是,益州本土官員內部又是割裂的,包括益州土生土長的官員和外來的官員,也就是所謂的東州士。東州士裡面的代表人物就是從荊州來打工的李嚴。
劉平越整理越覺得麻煩,同時心裡也對教員說的那一句話,有了深刻的認識。
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但問題還是要解決的。三大派系內,他和關羽兩個人一個是丞相,一個執掌軍部,元從派是最大的贏家。世家派系裡面,肯定是要分蛋糕的,涼州派、益州派、關東派肯定都要抬一個人上來做尚書的。
涼州派好弄,虞應、閆特、皇甫嶐都行,而且涼州派也大多數都是支援劉平的,隨便誰上位都可以。從資歷上來說,皇甫嶐最合適,從身份上來說虞應最合適,但要是從功勞來算,那就閆特更合適了。這就得報上去,上劉備自己選了。
益州派這邊,有一個很好的人選,就是劉璋。劉平不知道這哥們啥情況,都做好往南打的準備了,結果又放棄了。但是劉備入蜀之後並沒有難為劉璋,反而好生養著。抬劉璋做一部尚書,一來可以彰顯劉備並非刻薄寡恩之人,二來也更容易劉備集團對益州的滲透和統治。
壞處自然也有,有了劉璋,益州派就有了主心骨,劉備集團內部的不穩定性會增加。
除了劉璋,還比較合適的就是張肅、張松、王累這三人了。但這三人各有各的問題。王累現在還不想投降,劉璋去勸都不行。張肅為人方正,是個好選擇,但是他的威望不足。至於張松,本身就是益州別駕,官職上已經足夠了,抬一手沒問題。但問題這哥們在益州不得人心啊。
想了一會兒,劉平還是敲定了劉璋的名字。
關東派,其實沒得選,就一個選擇,荀封。楊永之前跟劉德然一起逗比拉一下,最後大敗虧輸,現在還在上庸那邊防備關東諸侯呢,不可能抬上來。劉睿是漢室宗親,屬於元從派了。剩下的人裡面,跟劉備最早的,資格最老的,貢獻也足夠的關東世家子弟,就是荀封了。荀悅和荀彧兩個人都年輕,不可能現在就臺上來,現在抬上來不服眾不說,以後還可能會出現升無可升,賞無可賞的情況。
其實司馬防也可以,出身、地位、名望、資歷也都足夠。這一次入蜀,也是有些功勞的。
“真麻煩。”
嘟囔著,劉平單獨鋪開一卷,開始寫寫畫畫,大概其整了一個框架出來。跟之前只有官名不一樣的是,這一次各部尚書、左右侍郎、員外郎都填上了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