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二次科舉研討會
皮卡丘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章 二次科舉研討會,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皮卡丘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麼,相應的禮部、吏部就要出對應的考核機制。總不能真的讓老百姓自發的去錘鍊技術、錘鍊醫術吧?那肯定需要地方官員的引導,也需要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援。
看似只是多加一個雜科,其實劉平就是在告訴在座的諸位。接下來幾年,要進一步重視技術的發展,但是這話又不明說。
為什麼不能明說呢?
在場的人也都清楚,這不符合當前的文化語境也不符合當前的輿論要求。都是儒家讀書人,這種奇技淫巧,太過重視,很容易遭人非議。
在劉備實控範圍內還好,畢竟大家都吃了技術發展的紅利和便利。但這事兒說出去就不好聽,所以劉平才會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的態度。
武科也是同樣的。
劃分六部,施行科舉的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是文官利好的,不管這文官什麼出身,但是隻要是參加科舉考出來了,那天然就是文官系統的人。
那麼武科加入之後,既是平衡了文武,同時劉平也是在表明自己的態度,文武官員都一樣,沒有誰比誰高貴,誰比誰特殊。
畢竟之前的一次科舉,直接進了三千多人。其中去軍隊的不到三百人。這些人雖然官職不高,但是架不住人多啊,隱約間文官集團已經有壓制武將的感覺了。
不過好在,這是大漢,文武分界沒那麼明顯,所以問題不大。但是劉平還是要防範於未然,開武科,只是第一步罷了。
眾人揣摩著劉平的意思,劉平則老神在在的坐在原位閉目養神。
大概有那麼一兩分鐘之後,孫乾先開口說道:“明經科和武科今年就可以。只不過這武科的考試,可能需要兵部和都督府的幫助。”
孫乾是個聰明人,而且還算是劉平的人。所以在清楚劉平的態度之後,立刻就跟上了。不光讓兵部參與進來,還把都督府給拉上了。
同時,他話裡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明經科和進士科還是我禮部的自留地,你們就不要想了。
一句話,表達兩個意思,還順帶幫劉平敲定了基本的基調。
這就是智慧。
有了孫乾開頭,劉平也沒有反對,大家的討論就有了重點。接下來就是劉備集團的效率了,只用了半天,就敲定了這一次科舉考試的所有事宜。
散會之後,劉備專門跑了劉平的班房。
“德安啊,你覺得今年能有多少人參加這一次科舉?”劉備一臉期待的問道。
劉平看了一眼劉備,道:“不會比之前多的。”
他知道劉備在期待什麼,但是這事兒不是期待就行的。天下讀書人就那麼多,有自信敢來參加科舉能佔多少?而且成都這地方,道路難行,也斷絕了不少人來參加科舉的念頭。
再一個,也不是你成都一個地方開科取士,沒必要跑這麼遠不是?
劉備如今最大的優勢,就是實力最強,最有可能完成一統天下,剩下的,只能說就那樣吧。
“哎,某倒是也知道,只是還是想著要是能再來三五千讀書人就好了。”劉備一臉唏噓的說道。
劉平對此不置可否,他也想啊。現在算上南蠻,算上烏戈國,如今劉備勢力已經統治了將近兩千萬人口,官員數量呢?不到一萬人!
這夠幹嘛的?
這裡面還算上了不少文書、小吏這等,只要能讀書識字在衙門當差的都算上了。在劉平看來,在當前的交通、通訊技術和治理理念水平下,別說這些人,就是再翻十倍都不一定夠用。
當然,如果劉平放棄大政府,實際管控權力只到縣一級就停止,那另說。
但劉平顯然不會這麼做的。不管是在武都,還是目前佔據這麼大一塊地方。劉備勢力的實際控制力,都要求做到鄉村的。這也是為什麼一直喊著人手不足,一直讓所有人享受福報。
劉備其實是不理解的。按照劉備的想法,郡縣一把手定下來,剩下的不要管,讓他們自己想辦法,每年如數交稅,打仗的時候配合徵兵就行了。
實際上,就目前來說,武都、長安和成都,也就是這是三個地方周圍能做到鄉村都能實際控制,剩下的地方,頂多也就是到縣一級。
所以,劉備對劉平的執念不理解,這也導致整個劉備勢力,一直都在缺人。而且還是人越多,活越多,活越多,人就越缺。
這給劉備的感覺就是,人越多越缺人。
一根筋變成兩頭堵了。
他今兒個其實主要還是想勸勸劉平,一口氣吃不成大胖子,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