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臘月二十六
素酒一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章 臘月二十六,穿越九零:賣辣條當廠長,創業忙,素酒一杯,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怎麼個合併法?劉書記該不會想讓他侄子來咱們這兒當廠長吧?”
“鄉里的意思是合二為一,咱們廠是一廠,海鑫是二廠,這樣一來咱們廠不用因為規模擴大再新建廠房,能省下大筆費用;海鑫也不用苟延殘喘,有了訂單他們也能活下去。”
光明食品廠成立四年以來只擴建過一次,就是那次為了把薯片生產線跟辣條生產線分割開來,單獨建了一個薯片生產車間。那已經是將近兩年前的事了,今年年中的時候財務科盤點,賀蘭對賬上的盈餘心裡大概有了數,便跟村長建議是時候再進行一次擴建了。
這次她盯上的是廠子南側的大片耕地,想要趁相關耕地保障政策還沒有出臺之前先把那塊地皮拿到手裡。
發展可以慢慢來,地皮卻是迫在眉睫,已經1997年了,年中左右衛寧就要成立直轄市,而陳莊村早晚會被劃撥到直轄市範圍內,屆時土地價格勢必會水漲船高,到時再出手就晚了。
食品廠的發展速度飛快,村長對擴建自然沒有異議,於是便將這個打算在村委會里提了提,之後賀蘭親自擬定了一個初步的土地徵收計劃,上報去了鄉里。如果不出意外,鄉里上報到縣裡,縣裡同意的話趕在開春之前食品廠就要跟村民協商徵地價格了。
然而這中間不知道是哪個步驟出現了問題,計劃報上去再沒有得到迴音。直到今天,鄉里下達指示,希望光明食品廠和海鑫副食品公司進行合併,以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賀蘭想要的是土地,可不是合作共贏。何況鄉里所謂的合併是真的合併嗎?什麼是合併?要麼合二為一,要麼並在一起。可是按照現在鄉里的意見來看,他們明明是希望光明食品廠停下發展的腳步,將過剩的產能轉移到海鑫公司去。
是,不管是鄉里還是縣裡,哪裡都有必須完成的經濟指標,失業率等等各種紅線勒在脖子上的滋味不好受,逼著各級領導必須想方設法為企業創收著想。
可這並不是他們要求光明食品廠以身飼虎的理由。
什麼一廠二廠,連個分公司的名頭都不願意輕許,堂而皇之就敢妄想接下光明食品廠的產能。開玩笑,當她賀蘭是傻子嗎?
再說了,擴建廠房能花幾個錢,再省又能省多少,跟廠外大片土地的價值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何況產能和業務一旦轉移給海鑫,用腳趾頭想也知道基本上沒有再收回來的可能。
限制他們廠發展,還想讓他們廠當奶媽養活競爭對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賀蘭怒極反笑,痛快吐出兩個字:“做他孃的春秋大夢!”只要她在廠裡一天,姓劉的就別痴心妄想攀上光明食品廠這棵高枝。
“你急什麼,我已經跟鄉里說了不可能。”村長慢條斯理從抽屜裡拿出藥片,就著茶水嚥下去後說道:“一聽就知道是鄉里一拍腦袋做的決定,沒往上報,我跟他們說要親眼看到縣裡下的正式公文,他們就不敢跟我拍桌子了。”
“還有人跟你拍桌子?!”賀蘭和陳進峰異口同聲問道。
“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堅決不同意合併,他們也拿我沒辦法。”村長老神在在道。
賀蘭想到些什麼,問道:“村支書不是也去了嗎?他什麼意見?”
“你又斜著眼睛看人,把你那眼珠子擺正了。”村長這回教訓賀蘭教訓得格外大聲,“食品廠是咱們村的產業,村支書當然跟我統一戰線,沒有胳膊肘往外拐。”
賀蘭為自己門縫裡看人的行為反思一秒鐘,隨後不走心地誇了一句:“算他腦子清醒。”
因為村委會兩位當家人的嚴詞反對,鄉里要求兩家食品廠合併的事情便只好作罷,但明面上鄉里給出的口徑是因年節原因將程序暫緩、擱置。
賀蘭總覺得這話裡的意思是以後還有舊事重提的一天,心中難免氣悶,踹一腳凳子問道:“就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
村長父子緘默不言,誰都知道辦法當然有,但沒那麼容易。
食品廠之所以受鄉里掣肘,根本原因在於它是一家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個人共同出資成立的企業,法人代表是村委會。而不論是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村委會,還是真正出資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都是要受上級單位管轄的。
不想受制於人?可以,除非自立門戶,否則只要賀蘭還在光明食品廠一天,就永遠做不到真正意義上的當家做主。
可是光明食品廠發展到現在,從一間搖搖欲墜的豆腐坊成長為在全省食品行業初露鋒芒,誰不知道其中賀蘭居功至偉?要她隨便就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