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兮尋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章 驚世發明 科技之艱,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夢兮尋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建波在大唐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他憑藉著腦海中的現代科技知識,在這個古老的時代掀起了一股科技風暴。
經過無數個日夜的鑽研與實踐,楊建波終於完成了他的第一個偉大發明——水力鼓風機。
在長安的一家鐵匠鋪中,工匠們圍在一臺巨大而奇特的機器前,眼中滿是驚歎。這臺機器透過水力驅動,能夠產生強大而穩定的氣流,用於冶鐵時,大大提高了爐火的溫度,使得鐵器的質量更高、產量更大。
訊息傳開,李世民親自召見了楊建波。
李世民站在太極宮的大殿之上,看著楊建波帶來的水力鼓風機的模型,眼中滿是疑惑與好奇:“此物甚是奇妙,不知愛卿如何得來?”
楊建波恭敬地答道:“陛下,此乃水力鼓風機。草民以水流之力,驅動機關,產生風力,可用於冶鐵等諸多事務,提高生產效率。”
李世民聽後,大為讚賞,當即下令在長安的冶鐵局推廣使用。
楊建波的名聲愈發響亮,各地的工匠紛紛慕名而來向他請教。
但楊建波並未滿足於此。他看到百姓們在農業勞作中仍然十分艱辛,於是開始研究新的農業工具。
經過不斷嘗試,他製造出了改良版的耬車。這種耬車不僅能播種,還能在播種的過程中進行灌溉,一次性完成多種農事操作,大大節省了人力和時間。
在長安郊外的農田裡,使用改良耬車的農田,糧食產量明顯高於其他田地。百姓們對楊建波感恩戴德,稱他為“福星下凡”。
楊建波並沒有被眼前的榮耀和誇讚衝昏頭腦,他知道,自己還有很多想法可以付諸實踐,還有很多為大唐創造福祉的機會。
他開始思考,如何利用科技改善百姓的居住條件、醫療條件等問題,他將目光投向了大唐的每一個角落,準備用他的知識和智慧為這個盛世注入更多的活力。
楊建波在大唐的科技探索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隨著他的發明越來越多,在這個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時代,面臨的阻力也與日俱增。
自從水力鼓風機和改良耬車的發明取得巨大成功後,李世民對楊建波愈發重視,給予了他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支援。然而,這也引來了朝堂和民間一些保守勢力的嫉妒與反對。
朝堂之上,一些以“祖宗之法不可違”為口號的大臣們,開始對楊建波的發明提出質疑。他們認為這些奇異的器械違背了祖訓和傳統,是對神靈和先輩的不敬。宰相狄仁傑更是面奏李世民:“陛下,楊建波雖才華出眾,但其所創之物多有離經叛道之嫌。若任由其科技肆意發展,恐動搖朝綱,亂了百姓對天地祖宗的敬畏之心啊。”
楊建波聽聞這些言論,心中滿是憤懣。他深知科技的力量能夠改變大唐,為百姓帶來福祉,卻不明白為何會有人如此固執地拒絕接受。但他明白,此刻他必須尋求李世民的支援,否則,他的科技之路將充滿坎坷。
在民間,一些傳統的手藝人和手藝人行會也對楊建波進行抵制。他們認為楊建波的發明衝擊了他們的生計。鐵匠們在聽到水力鼓風機的存在後,擔心會失去在冶鐵行中的地位;農具製作匠人們則對改良耬車充滿牴觸,認為它是破壞了傳統農耕技藝的行為。
楊建波走訪了長安的多個鐵匠鋪和農具製作坊,試圖與手藝人溝通,解釋這些發明的優點,並表示願意幫助他們提升技藝,適應新的生產方式。然而,他得到的回應大多是懷疑和拒絕。
面對這些困境,楊建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意識到,要讓科技在這個古老的大唐紮根,改變人們的觀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夜晚,楊建波獨自坐在書房中,燭光搖曳。他看著桌上擺放的各種圖紙和圖紙本,心中暗暗發誓:“我絕不退縮,哪怕前方荊棘叢生,我也要讓大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為了打破僵局,楊建波決定舉辦一次科技展示會,向朝堂和百姓全面展示他的發明,讓世人真正瞭解這些科技的好處。他開始籌備這場盛大的展示會,精心挑選並完善準備展示的每一項發明,還邀請了李世民和眾多朝臣親臨現場。
展示會籌備期間,楊建波又在研究一項新的發明——水運提水車。這種提水車可以利用水流的動力,將水從很低的地方提升到很高的農田,解決農田灌溉的問題。儘管面臨著諸多困難,但他依然埋頭鑽研,夜以繼日地與工匠們一起工作,努力讓這個新發明在展示會上大放異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