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兮尋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章 科技鑄文化輝煌,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夢兮尋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唐在楊建波科技力量的推動下,經濟蓬勃發展,軍事固若金湯,國內的矛盾也逐漸消弭,新的繁榮景象如畫卷般在大地上徐徐展開。而此時,楊建波又將目光投向了一個更為深遠的領域——用科技提升大唐的文化影響力。
大唐作為歷史上的文化明珠,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楊建波深知,要想讓大唐的文化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傳播,科技的助力不可或缺。
首先,楊建波著手研發一種新型的印刷技術。他借鑑了現代印刷的原理,結合大唐現有的工藝,對傳統的雕版印刷進行了重大的革新。新的印刷方法採用了活字排版,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精度。不再是人工逐字雕刻,而是可以重複使用一個個的活字,根據需要進行排列組合,這不僅節省了時間和人力,還能保證書籍的質量和內容的準確性。
在楊建波的指導下,一群工匠精心打造出了第一臺活字印刷機。這臺機器雖然構造相對複雜,但操作簡便且高效。當第一批用活字印刷技術印製的經典文獻如《論語》《詩經》等問世後,迅速引起了轟動。這些印刷出來的書籍裝訂精美,文字清晰,與以往的手寫或簡單雕版印刷的書籍相比,簡直是質的飛躍。
活字印刷技術的推廣猶如春風拂過文化的大地。大唐的書院、寺廟、私人藏書室都紛紛引進這種先進的印刷方法,各種文化典籍得以更廣泛、更快速地傳播。原本因書寫和雕刻成本高昂而難以普及的書籍,如今成為了尋常人家的精神食糧。
隨著書籍的大量印刷和傳播,大唐的文化交流也邁向了新的臺階。各地的學者、文人能夠更便捷地獲取到來自大唐各地的文化瑰寶,不同地區、不同學派的思想在這裡碰撞、融合,激發出了更多的文化創新。
楊建波並未滿足於此。他意識到,文化的傳播不僅依賴於文字,藝術形式的傳播也同樣重要。此時,大唐的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形式雖然豐富多樣,但在傳播範圍和儲存方式上仍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為了更好地傳播大唐的藝術之美,楊建波帶領團隊研發出了一種光學記錄裝置。這個裝置雖然還比不上現代的攝像機和錄音機,但在當時已經是一種極具創新性的發明。它能夠透過特殊的鏡片和顏料,將繪畫、音樂、舞蹈等表演瞬間記錄下來。
在一些重要的文化慶典上,楊建波展示了這一裝置的神奇之處。只見表演者們揮灑墨汁,歡歌曼舞,而光學記錄裝置則將這些精彩的瞬間完美地儲存下來。隨後,這些記錄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透過裝置進行重現,讓那些無法親臨現場的人們也能感受到大唐藝術的魅力。
這種光學記錄裝置的出現的引起了一場文化熱潮。藝術家們紛紛將自己的作品透過裝置記錄下來,進行遠距離的展示和交流。文化節、藝術展覽等活動在大唐各地蓬勃開展,大唐的文化影響力如同漣漪般不斷擴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前來學習、交流。
在科技與大文化的交融之下,大唐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走向世界,成為了亞洲乃至世界文化的中心,其文化影響力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類文明的浩瀚天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