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芙蕖,文武六科
江山一別是個咕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章 芙蕖,文武六科,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江山一別是個咕咕,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屏餘覺得自己快對玉界飛星粉轉黑了。
“你也說是我給你補課,你教我鍛鍊啊……”
“我紮了一上午馬步了,也沒見你背書啊!”
“誰說我沒背書了?”
屏餘身邊“啪”地扔下一堆青皮書冊。
青衣的小書生翻身趴在了船舷上,白髮柔柔垂下,髮尾浸在了水裡,引得水中紅鯉暈頭轉向,不知是去追逐指尖還是追逐這落進水中的白日月光。
紅鯉高興,屏餘卻不太高興。
因為小書生目光空離沒有落點,聲音卻乾脆利落,開始背書。
正是那堆書冊上的東西。
屏餘:壞了,遇見掛壁了。
屏餘不知道的是,他以為是開玩笑的念頭,卻誤打誤撞到了真相。
他真的遇見掛壁了。
葳蕤背完一篇,擺了擺手,表面看起來是向屏餘示意自己沒有偷懶,已經背完了書了。實際上是收起了虛虛懸在眼前的閱讀面板。
葳蕤:笑話,沒關就是開嗎?
“你就背完了時文嗎?”屏餘垂死掙扎。
“不啊,徵史也背完了,”葳蕤懶懶地撥了一下水,“還有經濟。”
屏餘沒話說了。
仙舟黌學學制統一,其中文修科目有六,分別是【時文】、【徵史】、【經濟】,【數算】、【格物】、【通譯】,
【時文】分三小科,“典籍”、“通論”、“制文”,其中“典籍”包含對仙舟自啟航至今所有被遴選出的名家篇目的學習,“通論”則是以名家篇目為基準,歸納總結仙舟文脈發展歷程和其中體現的仙舟文學特點,“制文”則是對仙舟相應文體的具體制式的學習和實踐。
【徵史】則分兩小科,“徵鑑”和“通史”,分別指對仙舟政體和相應社會文化與法律知識的學習,和仙舟包括古國時期在內的所有階段歷史的解讀。仙舟一向重視這門科目,其中在“徵鑑”一科取得好成績更是進入地衡司工作的硬性標準,所謂“不學徵鑑,不入地衡。”
【經濟】統括包括勞動關係、相關法律、資本與社會關係在內的所有社科內容在內,通常是有志進入商會或者化外貿易網路工作的學子的必選科目。
【數算】和【格物】則是更多立志進入明校六御三院渾天、靈樞、洞真院的學子的必學科目,其中包含天文地理、數算八卦,學習起來頗有門檻。
除了到東序學段才開始選定方向擇優修習的【通譯】,其他科目雖然到西序才開始真正上難度,但到底這些科目包羅了仙舟文明的方方面面,並不是孩子們在短短十年就能學通學透的。
所以一般的文修生只需要在除去【通譯】外剩下的科目中五中選四,取一門最擅長的做主科,再選三門相對擅長的做輔科就行了,如果選擇輔修【通譯】,那麼在德學升東序的升段考中,甚至只需要考一門主科和兩門輔科。
屏餘就是主修【時文】,輔修了【徵史】、【數算】和【格物】。
而仙舟的武業生則因為要兼顧武業成績,在文修方面的要求往往更低,除了特殊兵種的武業預備生外,大部分武業生只需要在選擇一門主修的同時,輔修兩門即可。
至於丹青生和音韻生,分數線比武業生還低,要求也更低,一主一輔即可,但也因為丹青生和音韻生的專業考核沒有特別明確的標準,由考官打分也很主觀,實在說不好這三種非常規黌學生那種更簡單……
葳蕤正是以武業生的身份進入的黌學,所以也就只需要在武業成績合格的情況下,選擇一門主修,兩門輔修就行了。
短短一個下午,葳蕤已經背完了【時文】、【徵史】和【經濟】,無論他選哪一門為主修,都已經合格了。
什麼?你說他的武業成績?
且不說個體精力有限,武業生只需要在【馭艦】、【合偃】、【技鬥】、【縱橫】、【踏白】、【奔襲】六項中精通一項……
拜託,那可是【玉界飛星】誒!
只看看葳蕤的驚人戰績,就沒人能質疑他的武業成績。
這還補什麼嘛!這不只剩鞭策我鍛鍊了嗎?
屏餘覺得沒力氣爬起來了,索性閉著眼躺著。
石板被曬得溫熱,雖然硬了點,但屏餘身上的脂肪此時起到了緩衝的作用,讓他躺的怪舒服的。
此時更是從水上迎面拂來一陣涼風,風中夾雜著清涼的水氣和淺淡的荷香,解暑又舒適。
唔……這池子裡種的芙蕖好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