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嗚嗚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0章 初出長安第一難,鎮壓黑暗西遊,本座昴日光明帝君,吳楚嗚嗚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觀十三年,歲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陳玄奘大闡法師,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都在長安城化生寺開演諸品妙經。

皇帝早朝已畢,率文武多官,乘鳳輦龍車,出離金鑾寶殿,徑上寺來拈香。

當日三齋已畢,唐王駕回。

待七日正會,復請拈香。

時天色將晚,各官俱退。

東華門前,宰相蕭星散朝而回,眾頭踏喝開街道。

兩個個身穿破衲,赤腳光頭的癩和尚卻公然不避,拿著袈裟,徑迎著宰相。

蕭宰相勒馬觀看,見袈裟豔豔生光,著手下人問那賣袈裟的要價幾何。

癩和尚道:

“袈裟要五千兩,錫杖要二千兩。”

蕭星問為何如此高價。

答曰:

“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

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

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

若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

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

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蕭星聞言,倍添春色,知他是個好人,即便下馬,以禮相見,口稱:

“大法長老,恕我蕭星之罪。

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滿朝的文武,無不奉行。

即今起建水陸大會,這袈裟正好與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

我和你入朝見駕去來。”

兩個疥癩和尚被蕭星引至唐王面前,又說了一番這袈裟與錫杖的好處。

兩個疥癩和尚將寶貝交給唐王后離去。

唐王宣了玄奘,賜下錦襴異寶袈裟、九環錫杖。

玄奘見這寶貝眼熟,這不是前師尊如來的寶貝嗎?

這寶貝是好,可沒了法力,也只能賞玩。

若是之前的玄奘,只能穿著看,用不上。

如今他有了修為,卻是稱得上金仙法寶了。

玄奘受了,奉唐王之名,如狀元遊街一般走回寺裡去。

光陰拈指,卻當七日正會,玄奘又具表,請唐王拈香。

玄奘在臺上,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

一癩和尚近前來,拍著寶臺厲聲高叫道:

“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教法,可會談大乘麼?”

玄奘定眼看來,看不出虛實。

上仙修為都看不透,那就有意思了。

金蟬子可是如來佛祖二弟子,如來宣揚的大乘佛法,他怎麼會不知呢?

玄奘也不答,隨即唸了一卷《金剛經》。

癩和尚聽了,只道:

“這才一卷,可能再說些?”

於是玄奘又念起了一卷《法華經》。

這邊癩和尚干擾玄奘,唐王收到奏報,下令將其擒來。

許多人將二僧推擁進後法堂。

見了太宗,那僧人手也不起,拜也不拜,仰面道:

“陛下問我何事?”

唐王卻認得他,道:

“你是前日送袈裟的和尚?”

又問為何擾亂經堂。

癩和尚便無言以對。

只得踏了祥雲,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託了淨瓶楊柳。

左邊是木叉惠岸,執著棍,抖擻精神。

原來這兩癩和尚就是觀音菩薩和木叉惠岸行者。

觀音菩薩也沒想到,為什麼玄奘會大乘佛法,以至於她準備好的說辭都沒了用處。

但觀音菩薩可不能讓西行取經出差錯。

直接說道:

“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玄奘,你去為唐王取得大乘佛法來。”

說完便走,不給下面諸人一點反應時間。

至於唐王會不會答應?

唐王是個聰明人,去過地府,見過李翠蓮還生、相良陰財眾多,自然能明白她的意思。

太宗聽了菩薩如此冷冰冰的命令,心中也是不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魔妃很傾城:神君求放過

肥糰子

四極海歌

楊家後生

師父請入懷

紅袖一拂

薄愛:三嫁王妃

淚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