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利國利民
不太懂歷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章 利國利民,重生清末之傲視列強!,不太懂歷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奔走,現在周家又透過你將銀票送來?”
譚鍾麟其實早就看出楚辰與周家關係不一般,尤其是周瑩。
楚辰也毫不遮掩,他的目的就是這樣!之所以把他和周瑩的關係表露的這麼明顯,是想靠自己的一點影響力,讓周瑩以後的路能夠順利一些!
於是,楚辰將周瑩救他一命,以及金花茯茶製作一事詳細敘述了一遍。
“很好,知恩圖報,何況是救命之恩,你做的不錯。”
譚鍾麟對於楚辰報恩之事也是心生肯定。
楚辰看譚鍾麟心情不錯,於是暗下決心。
他知道譚鍾麟對於變法之事其實是不贊同的,也就是傳說中的頑固派。
但是譚鍾麟又是勤政愛民的,因此只能從百姓的角度來出發。
“撫臺大人,在下還有一事相求。”
“哦?何事?”
“在下與周家想要來辦繅絲廠。”
“這是為何?”
“撫臺大人,您應該知道,近幾年外國洋布洋紗瘋狂湧入,現在已經嚴重衝擊了咱們本土的手工紡織業,特別是繅絲業,已經開不下去了。”楚辰表現得痛心疾首。
不過譚鍾麟對於楚辰的這個話卻是認同的,透過他任巡撫這幾年,這種情況已經越來越嚴重。
看譚鍾麟有意動,楚辰繼續忽悠:“外國洋紗洋布因為使用機器生產,不光產量大,質量也好。現在只有我們也開辦紡織廠,我們陝西棉花資源豐富,非常有利。來辦繅絲廠,陝西養蠶者眾多,不用把生絲低價出售,造出綢緞價格更高。”
“開辦企業可以說利國利民,好處有三。”
“一是解決人力問題,很多被洋布洋紗衝擊導致無處賺錢的百姓可以賺錢養家,不至於出現大規模流民。”
“二是提高稅收。採取官督商辦之法,工廠規模越大,生意越多,則稅收越多。即使接下來幾年出現大旱,府庫充裕也可救濟災民。”
“三是不甘落後。這開辦企業是順應工業革命之事,據我從浙江上海得到的訊息,李鴻章李大人即將創立上海織布局,而左宗棠左大帥有意創辦蘭州織呢廠。如果陝西也可以順應潮流,開辦工業,未來史書上,也定然會有此一筆啊……”
楚辰說的三個好處,每一點都直戳譚鍾麟的心窩。
解決流民,充盈府庫,青史留名。
這是每一位官員所追求的,他譚鍾麟又何能免俗?
而且,他還是一位勤政愛民的好官。
“你這兔崽子,是不是早就想好了怎麼撓我的心窩窩?”
看見譚鍾麟跟自己開玩笑,楚辰知道事成了!
又經過一系列的商討,開辦工廠一事算是初步定了下來。
見事情解決了,楚辰不再過多逗留,他還要回去安排出發事宜,便告辭離去。
楚辰走後,譚鍾麟在房間裡負手而立,沉默了很久。
“克虜啊,你怎麼看這楚辰?”
吳克虜很是意外,撫臺大人突然這麼問自己?
他也是一頭霧水,猜不透大人的想法,只能實話實說:“楚辰單從練兵上說,是絕頂人才。
而他帶的左哨官兵,為百姓救火不侵擾百姓,想必也是楚辰教育的結果。
從這兩方面看,楚辰不光有能力,人品也是不錯。”
譚鍾麟點了點頭。
他以前覺得楚辰是一個滿心熱血的一介武夫。
可從現在看來,單用武夫一詞形容楚辰,並不確切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