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錦夜微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章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開局曝光,唐高宗喜歡小媽,錦夜微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邦眉頭緊蹙,神色間滿是疑惑,忍不住開口道:“這姜維,在當時的名聲似乎不太好啊。也不知道這密信裡頭到底藏著什麼玄機?”
蕭何上前一步,恭敬地接話:“以臣之見,這姜維有功名之心,卻又被人這般評價,想來這信中的內容,或許能揭示他複雜的心境。”
樊噲一聽,扯著大嗓門嚷道:“管他什麼信不信的,俺就關心這對咱們當下的局勢有啥影響!”
劉邦又好氣又好笑,笑罵道:“你這莽夫,就知道打打殺殺,也不靜下心來聽聽大家怎麼分析。”
······
【“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就這麼短短几句話,可它可不簡單吶!
這可是姜維生前寫給劉禪的最後一封信,劉禪呢,也知道這信的分量,冒著被殺的巨大風險,偷偷把它藏了起來,為啥?
因為這是飽含著對大漢忠誠的肺腑之言吶!
咱把時間往前撥弄撥弄,姜維剛到郪縣,屁股還沒坐熱乎呢,劉禪的敕令就到了。
得嘞,軍令如山吶,姜維只能無奈地下令兵士們放下兵器,把那威風凜凜的盔甲也卸了,連自己的符節都乖乖交給胡烈,然後灰溜溜地從東道向鍾會投降。
你再瞧瞧那些軍中的將士們,那叫一個氣啊,一個個拔出刀劍,對著石頭就是一頓猛砍,石頭無辜遭罪,可將士們心裡那口憤怒的火,也只能透過這方式發洩發洩了。
投降之後呢,鍾會見到姜維,就帶著點調侃的意味問:“你咋來得這麼遲呢?”
姜維也不含糊,立馬回懟:“今日能來,已然算是快得不能再快了。”
嘿,這一來一回,火花四濺吶!
可誰能想到,鍾會對姜維那是打心底裡看重,不僅馬上還給他印號節蓋,還和他親近得不得了,出行同坐一輛車,入座同坐一張席,就差穿一條褲子了。
鍾會還跟長史杜預說:“要是把姜伯約和中原那些名士比一比,就算是公休(諸葛誕)、太初(夏侯玄),也比不上他。”
這姜維啊,那可是心思細膩得很,很快就察覺到鍾會有不臣之心,他心裡一盤算,嘿,這說不定是復興蜀漢的好機會啊!
於是就開始遊說鍾會:“我聽說啊,您自從淮南平叛以來,那智謀簡直神了,算無遺策,晉朝能有今天的昌盛,那可全是您的功勞。
現在又平定了蜀地,您這威名和德行,震得這世間都抖三抖,百姓們都對您的功績佩服得五體投地,可君主呢,估計心裡正忌憚著您的謀略呢。
您難道就打算這麼平平安安地回去?
想當年韓信,戰亂的時候對漢朝忠心耿耿,可一到太平時候,就被猜疑;
文種不聽范蠡的話,不懂得歸隱五湖,最後落得個伏劍自殺的下場。
這哪裡是因為君主昏庸、臣子愚蠢呢?
還不是利害關係在作祟。
如今您大功告成,大德昭著,為啥不效仿陶朱公,泛舟江湖,既能保全功勞,又能護佑自身,登上峨嵋之嶺,跟著赤松子逍遙雲遊呢?”
鍾會聽了,搖搖頭說:“您說得太理想化了,我可做不到,況且現在這形勢,也不一定非得歸隱。”
姜維笑了笑:“其他的事兒,憑您的聰明才智,肯定能想到,就不用我這老頭子多嘴了。”
從這以後,兩人那關係,好得就像多年的老友,相處得別提多歡洽了。
可鍾會要是想割據巴蜀,有個人就像一座大山橫在他面前,誰呢?
就是佔據成都的鄧艾。
公元 264 年,這矛盾就爆發了。
鍾會因為鄧艾擅自承旨專權行事,就和衛瓘一起,偷偷給上面稟報,說鄧艾有謀反的跡象。這鐘會還有一手絕活兒,
他特別擅長模仿別人的字型,在劍閣就把鄧艾的奏章和上報事情的書信給攔截了,然後大筆一揮,把裡面的話改得狂妄傲慢,全是居功自誇的內容,還把司馬昭的回信也毀掉,自己重新寫,就想讓鄧艾心裡犯嘀咕。
接著,鍾會派衛瓘先去成都拘捕鄧艾。
他心裡打得那叫一個如意算盤,知道衛瓘兵力少,就想讓鄧艾把衛瓘給殺了,然後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給鄧艾定罪。
可衛瓘也不傻,知道鍾會的心思,但又不敢違抗命令。
於是他趁著深夜偷偷抵達成都,然後趕緊傳檄文給鄧艾手下的將領,大聲宣佈:“我是奉詔來拘捕鄧艾的,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