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高梁河之戰
錦夜微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章 高梁河之戰,開局曝光,唐高宗喜歡小媽,錦夜微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邦凝視著畫面上堅固的太原城在趙匡義手中化為灰燼,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他轉頭向群臣問道:“這趙匡義是在作甚,邊防重鎮怎麼就自己拆了?”
蕭何在一旁撫摸著鬍鬚,沉吟道:“可能趙匡義是怕,有人再利用這重鎮割據,為了解決後患吧!”
劉邦聽後,皺眉道:“可那契丹人不還在北邊,他不留下點後手?”
張良輕笑一聲,開口道:“這趙匡義顯然是對收回燕雲十六州自信滿滿啊。”
······
李世民皺起眉頭,沉聲道:“宋軍連攻太原五個月,士卒疲憊,趙匡義如何敢連續用兵!”
房玄齡在一旁分析道:“可能這趙匡義是覺得士氣可用,想要乘勝追擊吧。”
李靖輕輕搖頭,緩緩開口道:“草原上的部落擅長弓馬騎射,與太原不同,需要將士靈活應變,趙匡義親征太原還可以,但若是親征北方,他會讓軍隊喪失靈活的機動性。”
······
【公元 979 年,這一年是北宋太平興國四年。
五月二十二日,趙匡義,也就是後來大家口中的 “趙二”,帶著他那一夥人,離開了剛被攻破的太原城。
一路走走停停,到了五月二十九日,他們終於抵達鎮州,也就是現在的河北正定。
這一路奔波,人困馬乏,大夥都想著能好好歇一歇。
趙匡義也知道,得讓士兵們緩口氣,於是就下令在這稍微休整了一下。
但趙匡義的野心可不止於此,他心心念念著燕雲十六州。
六月十三日,在短暫的休整之後,他大手一揮,正式開啟北征。
一聲令下,軍隊浩浩蕩蕩地離開鎮州,向北進發。
一開始,這北伐還挺順利。
六月二十日,趙匡義率領著宋軍,一路風風火火地行進到岐溝關。
這遼朝的東易州刺史劉禹,一看宋軍這架勢,心裡就發怵了,二話不說,直接向宋軍投降。
宋軍這邊士氣大振,前鋒軍傅潛等人,更是勇猛無比,跟遼北院大王奚底、統軍使蕭討古在沙河一帶展開激戰。
這一戰,宋軍打得那叫一個漂亮,取得了勝利。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二十一日,趙匡義率兵來到涿州。
這涿州的判官劉原德,一看形勢不妙,也效仿劉禹,選擇了投降。
從這就能看出來,當時燕雲的百姓,那是心向中原啊。
他們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盼著宋軍來收復失地。老百姓們用竹筐盛著飯,用壺裝著湯,夾道歡迎宋軍,那場面,真叫一個感人。
六月二十三日黎明,天剛矇矇亮,趙匡義就到達了幽州城南。
他把軍隊駐紮在寶光寺,隨後親自率兵出擊,跟在城北屯駐的一萬多遼軍展開激戰。
趙匡義這一親自上陣,宋軍士兵們那是士氣高漲,奮勇殺敵,很快就擊退了遼軍,進而包圍了幽州城。
六月二十五日,趙匡義站在營帳外,望著幽州城,大手一揮,指揮各位將領攻城。
但他沒想到,這遼國可不是好惹的。
當時的遼國,正處於崛起時期,那能打仗的將帥,多得數都數不過來。在遼守臣韓德讓、耶律學古的堅守之下,宋軍這一輪攻城,愣是沒有成功。
這時候,耶律休哥率領的五院部援軍,正快馬加鞭地趕來。
七月六日,在幽州西北的高梁河,遼軍和宋軍展開了一場生死交鋒。
咱可得記住高梁河這個地方,這可是決定宋遼命運的關鍵戰場。
就在這關鍵時刻,趙匡義又做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
他決定親自到前線督戰!
青鳥就想勸他一句,趙匡義啊,你可別啥事兒都想著跟你哥趙匡胤一樣,你跟他那能一樣嗎?
這場仗,從白天打到黃昏,打得昏天黑地。
一開始,遼軍耶律沙部被宋軍打得節節敗退,只能灰溜溜地退場。
但宋軍也不好受啊,前面在太原已經打了五個月,現在又馬不停蹄地猛攻幽州城將近二十天,士兵們早就疲憊不堪了。
所以,雖然打了勝仗,可從中午到傍晚,也只追了十多里路。
趙光義正得意呢,沒想到,耶律休哥率領著軍隊,出其不意地從小道趕來了。
這遼軍個個手裡拿著火炬,就像一條火龍一樣,直衝宋軍而來。
宋軍一看這架勢,心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