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夜微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政治手腕高明的趙匡胤,開局曝光,唐高宗喜歡小媽,錦夜微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高祖時空

劉邦一邊聽著青鳥的調侃,一邊拿著酒杯,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這青鳥小姑娘講的不會是說乃公吧!”

呂雉斜眼瞅了瞅劉邦,心裡暗自嘀咕:“年輕時候的混小子,當了皇帝就臉皮厚了,這趙匡胤和你一個德行。”

蕭何這時候慢悠悠地開口,臉上帶著笑意:“陛下,這趙匡胤和將士們定下的規矩,跟您當年的約法三章,還真是有那麼點意思,說不定趙匡胤是照著您的樣子來的呢!”

劉邦聽了,摸了摸自己的鬍鬚,哈哈大笑:“哈哈,這趙匡胤確實和乃公挺像的。”

……

唐太宗時空

李世民目光專注地盯著趙匡胤與將士們的約定,微微點了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讚賞:“看來這趙匡胤不僅打仗是一把好手,對於人心也把握得比較熟練啊!”

房玄齡在一旁也點頭表示贊同,緩緩開口道:“陛下所言甚是,這趙匡胤的政治手腕可比他帶兵的能力強多了。”

······

【為啥說趙匡胤有故人之風範呢?

曾經圖書管理員誇讚劉邦是 “一位高明的政治家”,還講過這樣的話,劉邦能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跟貴族出身的項羽不一樣,他更熟悉社會生活,也更懂人民的心思。

劉邦因為能跟底層百姓共情,所以進關中的時候約法三章,把關中百姓的心給收服了。

趙匡胤和軍中將士的約定,跟這有相似之處。

陳橋兵變,沒在宮門打得血流成河,沒到處是屍體,也沒戰火連天、災禍不斷,差不多是兵不血刃,街市照常,就成功改朝換代,創造了不流血就建起一個大王朝的奇蹟。

一般覺得,這不過是因為趙匡胤有兵權和實力威懾。

其實呢,兵權、實力這些優勢,只能保證兵變最後能成功,至於怎麼成功的,很大程度要看決策者的謀劃水平和政治見識。

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隨意掌控局面,這就充分顯示出趙匡胤的政治手段了。

比較明顯的是,兵變的時候,趙匡胤多次嚴令軍士,不許搶掠,保證了兵變進城時紀律嚴明,啥也沒破壞,因此贏得了民心,都城人心安穩,四方自然平靜。

這跟五代某些放縱士兵大肆搶掠的兵變一比,趙匡胤的 “嚴令軍士” 顯然展現出一種政治見識。

而且趙匡胤對前朝宗室的處置,那是相當寬厚仁慈。從安置後周柴氏就能看出來,趙匡胤可不是單純的武夫。

趙匡胤建立宋朝時,在一塊石碑上留了三條遺訓,其中一條是,柴氏子孫有罪,不能用刑,就算犯了謀逆大罪,也只在獄中賜死,不能在街市上殺頭,也不能牽連親屬。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這塊誓碑的遺訓。從柴家子孫跟宋朝共存亡,還有新舊黨爭中失勢的官員沒被殺,可能隨著政局變化又回中央,這兩點就能證明。

這也大大消除了很多地方藩鎮對趙匡胤的抵抗念頭。要知道五代十國以來,每次政變,大家奉行的可都是斬草除根的做法。

就這樣,正月四日,趙匡胤在開封的崇元殿正式登上皇帝位,當時他三十四歲。

因為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所以就以宋作為國號,依舊定都開封,改年號為 “建隆”,史稱 “宋朝”“北宋”。

但趙匡胤可不是單純的武夫,相反,他有著卓越的政治遠見和政治理想。

登基後,在結束五代十國亂局的過程中,他重點考慮的問題有兩個:

一是怎樣重建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讓唐末以來長期存在的藩鎮局面不再出現;

二是如何鞏固新生的王朝,使之不再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

於是,趙匡胤在平定李筠及李重進的叛亂後,召見丞相趙普,詢問能讓國家息兵休戰、長久發展的好辦法。

趙普精通治國之道,指出問題的關鍵在於藩鎮權力太大,君弱臣強,只要削奪他們的權力,控制他們的錢糧,收編他們的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趙普話還沒說完,趙匡胤就已經明白了。

於是,一個重建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的計劃就這樣醞釀出來了,並且逐步開始實施。

在北宋的中央集權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兵權,這也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趙匡胤吸取了後周滅亡的教訓,加強了對禁軍的控制。

建隆二年,也就是公元 961 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廢物王爺竟是絕世強龍!

孤金

東京喰種:融合斑!開啟無限月讀

文學少女

海涯:寰宇無界

神明絕天通

宇智波的肌肉之神

林青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