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章 北地邊牆,重生大明1635,蜀中俠,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與大員議事,曹變蛟幾個師長與京營武將安置各部兵卒。
這駐地能放個萬把人,一同來的騎兵加步騎三萬餘,根本放不下。
不過沒關係,周遭一馬平川,有的是地方紮營,明後日後續部隊均能從容安頓。
議事已經差不多,皇帝看向尤世威。
對於這個明末猛將,按原有時空他應該在中原剿賊,當下在宣府,這一仗更穩了,這也是皇帝敢放心親征的原因之一。
“尤總兵!”
“臣在!”
“給朕說說你的主要部將是哪些人?”
皇帝想了解宣大將領配備,雖身為天子,對這些細節卻並不清楚。
“啟稟陛下,副總兵為劉肇基,參將為臣之胞弟尤世祿,遊擊將軍羅貸、王廷臣......”
“嗯,朕知道了。”
聽尤世威稟報完,崇禎心頭很滿意。
他這些部下,正史上幾年後大部分為棟樑之才,只是很多人都結局悲壯。
這一時空有他這個穿越者,定不會讓大明忠烈身首異處。
“諸位,宣大之兵須按王侍郎之規劃排兵佈陣,朕親征之訊息任何人不得透露半分,對外一律稱朕為朱將軍!”
“臣等遵旨!”
這樣稱呼天子,是不是太不講究尊卑了?皇帝如此要求,也只得唯命是從。
望著三個地方大佬,崇禎心中泛起感慨。
對原主小弟弟不會識人用人,感到無比遺憾。
除開武官尤世威不提,在明末人才凋零的最後幾年,陳新甲、傅宗龍都算文武兼備,兵事方面能排上前十。
這一世絕不能讓他們不得善終,而要讓其出類拔萃,發揮出最大潛能。
“黃愛卿、周愛卿。”
“臣在!”
“即刻派出斥候,與邊軍夜不收去牆外打探敵情,本次乃進攻為主防禦為輔,你等要打出禁軍之雄風!”
“臣遵旨!”
黃得功喚來親兵連忙吩咐,一副躊躇滿志。
按方才部署,孫應元一樣沒撈著,心頭失落陣陣。
雖拱衛御駕,責任一點不輕鬆,可調至京營“養老”都一年多了,終於上回前線,他更喜歡衝鋒陷陣。
見孫應元情緒不高,崇禎淺笑。
“孫愛卿。”
“臣在。”
“朕將京營拉出來就是要錘鍊一番,回去後才可重振京營,愛卿別怕沒仗打,放心便是!”
“臣遵旨。”
小心思被皇帝拆穿,孫應元略顯不自在,對於這種好戰分子,皇帝可喜歡得緊。
“王承恩!”
“奴婢在!”
“去將朕的軍裝拿來,朕要同諸卿視察邊牆!”
“奴婢遵旨。”
小半刻鐘,皇帝換上與禁軍武將差不多的軍官裝,套上一把寶劍。
檢視邊牆並非觀禮,那身大元帥服太騷包太扎眼,他可不想過快暴露自己。
......
帶著百餘錦衣衛與大佬們前出,原野裡吹著微風,能感到絲絲沙塵。
當下處於小冰河氣候,不過七月的太陽還是挺毒辣。
相信要不了多少天,皇帝將從小白臉變成油膩小青年。
這個時節牧草長勢還不錯,不然非得黃沙滿天,只可惜山巒大多光禿禿,只有懸崖峭壁處,才偶爾呈現一抹綠色,
怪不得清末與民國時期的北方照片,凡是涉及外景的,大多都荒涼貧瘠,完全就是真實寫照啊。
農耕文明背景下,木材除了修房造物,還要用作燒火做飯,早都被砍光了。
自己搞那蜂窩煤,會一定程度上限制伐木程序,看來未來還得有電有天然氣,否則大好風光不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話一點都不假,就是對於後世禁燒秸稈,不得不產生質疑。
那些所謂磚家,是否就是國外農化公司的代言人呢?
......
宣大邊牆很是敗落,跟後世八達嶺旅遊區簡直兩回事。
看得出存在修繕痕跡,勉強能夠用,只是恐怕已做不到暢通無阻。
“陛下,臣一年多來對宣大邊牆不停修繕,然耗銀頗大,臣倍感力不從心。”
陳新甲勒住韁繩,朝天子拱手。
崇禎微微點頭,沒有開口說話。
朝廷撥出的修繕銀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