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工作
炳紅花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工作,師父,我們去打房子怪吧,炳紅花茶,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課堂上,她全神貫注地聆聽老師的講解,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會主動向老師和同學請教;課後,她一頭扎進圖書館,翻閱著一本本專業書籍,那些複雜的建築理論和設計案例,在她眼中就像一把把開啟建築藝術大門的鑰匙。她還積極參加各種實踐專案,跟著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實地考察、繪製圖紙、討論方案,每一次的實踐都讓她對建築設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大學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就臨近畢業。林小小憑藉著優異的成績,沒有受到市場行情波動的影響,也沒有被畢業找工作的困難所阻礙,順利進入了國內一家頗具名氣的設計公司,儘管這是一傢俬企,但她依然滿懷憧憬,期待在這個新的舞臺上大展拳腳,實現自己的建築夢想 。
畢業後,林小小沒有選擇回到熟悉溫暖的家鄉,而是毅然決然地奔赴大城市,開啟了自己的漂泊之旅,成為了一名徹頭徹尾的社畜。初入大城市時,林立的高樓、閃爍的霓虹,都讓她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她懷揣著對建築設計行業的滿腔熱忱,憧憬著能在這裡大展宏圖,實現自己的夢想。
在學校時,她就像一塊海綿,如飢似渴地主動學習各方面知識,無論是建築力學、美學原理,還是建築歷史、設計軟體,她都努力鑽研,憑藉紮實的基礎知識,成為了老師眼中的優秀學生、同學心中的學習榜樣。
然而,真正踏入公司,林小小才驚覺現實與想象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在學校裡,設計是充滿創意與個性表達的藝術創作,每一個方案都是設計師內心想法的獨特呈現。可到了公司,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沒有人關心她腦海中那些天馬行空的創意,也沒有人在意她對設計獨特的見解。
在這裡,她要做的,僅僅是日復一日、機械地將別人的想法轉化為實際的圖紙,把甲方的要求一絲不苟地落實到現實中。所謂的藝術化,在商業利益的衝擊下顯得如此微弱。這個行業,更多的是遵循商業化的運作模式,從原本的設計師思維,轉變為第三產業服務行業的運轉邏輯。
她彷彿置身於一個高速運轉的機器中,24 小時全線待機,時刻準備響應工作的召喚。不管是深夜熟睡時,還是週末與朋友相聚的時刻,只要工作任務下達,就得隨叫隨到。每一個任務都被要求完成得盡善盡美,不允許出現絲毫差錯。一旦方案出現問題,責任就會像沉重的枷鎖,牢牢地套在她的身上。
通宵加班成了家常便飯,辦公室裡的燈光常常亮到凌晨,陪伴她的只有那堆積如山的圖紙和電腦螢幕上閃爍的游標。方案被否定更是頻繁發生,有時她精心打磨了數週的方案,可能在甲方的一次會議上,就被輕易地全盤推翻,那種努力付諸東流的感覺,讓她備受打擊。在進入社會的這第一階段,林小小遭遇了人生中前所未有的危機,她開始不斷地質疑自己的能力,內心充滿了自我否定與迷茫。
不過,幸運的是,設計行業的人際氛圍相對單純。在這個忙碌又高壓的工作環境裡,同事之間互幫互助的場景隨處可見。當林小小對設計方案感到困惑,或是在工作中遇到難題時,同公司同組的同事們總會圍坐在一起,各抒己見,共同探討。
他們會分享自己的經驗,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那些激烈的討論和真誠的交流,讓林小小感受到了團隊的溫暖,也讓她緊繃的神經得到了些許放鬆。大家一起熬夜加班,一起為了一個專案全力以赴,在那些並肩作戰的日子裡,儘管工作辛苦,但他們有時還是會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在這個行業中站穩腳跟,實現自己的價值。
在這個過程中,林小小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小白,逐漸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適應行業規則的成熟設計師。這一路走來,她經歷了許多,也改變了許多。中間,她也換過工作,曾經一起奮鬥的同事和朋友,有的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這個行業,在她的生活中漸漸消失;有的則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前行,偶爾的重逢,大家談論的話題也變得越來越實際。曾經懷揣著藝術夢想的他們,都在歲月的打磨下,越來越像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標準” 建築師,學會了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平衡。
然而,唯一未曾改變的,是那令人絕望的工作時間。每天依舊加班到深夜,通宵趕方案的情況時有發生,各種電話和資訊轟炸,讓她的生活被工作填滿。儘管付出瞭如此多的努力,但薪資卻並沒有達到她的預期,賺得並不多。看著身邊許多同學因為受不了這樣高強度的工作而紛紛離開這個行業,林小小心中滿是感慨。
她也曾動搖過,想要放棄這份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