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似瘋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6章 革新再進,宏圖大展,穿越古代之將門崛起,夜裡似瘋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楚在皇帝的積極治理與諸多能臣的鼎力協助下,憑藉著印刷術和造紙術的廣泛應用,文化教育領域呈現出一片蓬勃發展的繁榮景象。各地的書院人潮湧動,莘莘學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遊;城鎮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手捧書籍、認真研讀的百姓,求知的氛圍愈發濃厚。就在這股文化浪潮方興未艾之際,格物部又一次傳來了令人振奮的訊息——精鋼現世。
這一突破性的成果,源自格物部一群工匠和學者對冶金技術的深入鑽研。他們日夜守在悶熱的冶煉爐旁,不斷嘗試各種礦石配比和冶煉工藝,經過無數次的失敗與調整,終於成功煉製出了一種質地堅硬、韌性極佳的精鋼。這種精鋼無論是打造兵器,還是用於製造各種工具,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蘇然得知這一訊息後,第一時間趕到了格物部的冶煉工坊。他親眼目睹了精鋼的神奇之處,用精鋼打造的長劍,鋒利無比,輕輕一揮便能斬斷數根粗木;用精鋼製成的農具,不僅使用壽命大幅延長,而且在耕作時更加省力高效。蘇然深知,精鋼的出現,將對大楚的軍事、農業以及工業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諸位,你們又為大楚立下了汗馬功勞!這精鋼的現世,必將讓我大楚的實力更上一層樓。”蘇然激動地對格物部的成員們說道。
工匠和學者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為首的一位老者說道:“鎮國侯,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希望能透過不斷的創新,為大楚的繁榮貢獻更多的力量。”
蘇然將精鋼的樣品和詳細報告呈遞給了皇帝。皇帝看著手中寒光閃閃的精鋼兵器,心中大喜。他立刻召集了朝中的重要大臣和將領,共同商討精鋼的應用事宜。
“諸位愛卿,如今格物部煉製出了這等神奇的精鋼,實乃我大楚之幸。這精鋼用於打造兵器,必能提升我軍的戰鬥力;用於製造農具和工具,也能極大地促進農業和工業的發展。大家說說,我們該如何充分利用這一成果?”皇帝目光炯炯地說道。
大臣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經過一番熱烈的討論,最終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精鋼的使用。在軍事方面,加大對兵器製造的投入,用精鋼打造一批精良的武器裝備,提升軍隊的戰鬥力;在農業和工業領域,鼓勵工匠們使用精鋼製造各種農具和工具,提高生產效率。
與此同時,皇帝在巡視大楚各地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長期困擾國家發展的問題——南北水資源分佈不均。南方地區降水充沛,河流縱橫,時常發生洪澇災害;而北方地區則乾旱少雨,土地貧瘠,百姓們常常為了水源而發愁,農業生產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一問題嚴重製約了大楚的整體發展,也影響了百姓的生活質量。
回到京城後,皇帝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深知,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實施一項大規模的水利工程。經過多日的查閱資料和與大臣們的商議,皇帝終於下定決心,下令建造南水北調大工程,將南方豐富的水資源引入北方,以緩解北方地區的乾旱問題,促進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
然而,這一決定在朝堂上引發了激烈的爭論。一些大臣認為,南水北調工程規模浩大,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工程難度極高,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一旦失敗,將給大楚帶來巨大的損失。而另一些大臣則支援皇帝的決定,他們認為,雖然工程困難重重,但從長遠來看,對大楚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蘇然站出來,堅定地支援皇帝的決策:“陛下,臣認為南水北調工程勢在必行。雖然工程難度大、風險高,但這是解決北方乾旱問題的根本之道。只要我們精心規劃、合理組織,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完成這項偉大的工程。而且,如今格物部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精鋼的出現也為工程的建設提供了更好的材料保障。我們可以用精鋼打造堅固耐用的管道和水利設施,確保工程的質量和安全。”
皇帝聽了蘇然的話,心中更加堅定了實施工程的決心:“蘇然所言極是。朕意已決,南水北調工程必須啟動。這是一項造福子孫後代的偉大事業,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不能退縮。”
在皇帝的大力推動下,南水北調工程正式拉開了序幕。為了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皇帝任命了一位經驗豐富、能力出眾的官員擔任工程總指揮,並從全國各地調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蘇然也積極參與到工程的籌備工作中,他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組織格物部的成員為工程提供技術支援和創新方案。
工程建設初期,便遇到了諸多難題。首先是路線規劃問題,要將南方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