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大漢銀行
玉碎紅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7章 大漢銀行,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玉碎紅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紙張其實是姜林讓科學院那邊製作的鈔票。
白底金字的紙張為銀票,最小的面值為10,代表的是十枚五銖錢。
銀票面值從小到大依次為10,20,50,100,500,1000,一共是八個等級。
而金底銀字的紙張為金票,面值最小的1代表的是一兩黃金,也就是10張1000的銀票,價值一萬錢。
金票的面值從小到大分別為1,5,10,20,50,100,面值最大的是100,代表一百兩黃金。
如此一來,銀票和金票一共十四個等級,完全可以代表大漢所有的貨幣。
姜林準備成立大漢銀行來推廣紙幣,但是之前一直沒有適合的機會。
首先是這紙幣,一定要做的精美,容易儲存,不怕水,同時還要讓人不容易仿造。
當然,作為紙幣,在滿足這些條件的同時,製造成本一定要低。
其實之前在姜林成為昌黎郡太守的時候,這些紙幣就已經有樣本製作出來了。
但是當時的成本居高不下,一張滿足姜林要求的紙幣制作出來的成本竟然高達數百錢,這麼高的成本自然是不利於紙幣的流通的。
但是前不久,經過數年的研究,製作紙幣的技術有了新的突破,一張紙幣的成本降到了五錢左右。
以後大批次的生產之後,成本還能再降,但是最少估計也不會少於三枚五銖錢。
本來姜林計劃最小的紙幣面值定為一枚五銖錢,但是考慮到成本,姜林最後決定這紙幣的最小面值定為十枚五銖錢。
除了紙幣技術的突破,還有另外一個制約紙幣的就是金錢的儲備。
雖然得益於麒麟商會源源不斷的輸血,再加上姜林手中的高產物種,讓姜林手裡很是富有。
姜林雖然富有,但是現在他的地盤突然多了並,冀,兗三州,為了收穫民心,姜林又免除了三年的賦稅。
而這三年,無論是三州維護治安的軍隊,治理的官員,修橋鋪路,開挖水渠都是需要金錢的。
這樣一看,姜林即使再富有,短時間內也會被掏空。
不過姜林之所以這麼大口氣減免百姓三年的賦稅,也是周倉的海軍陸戰隊給了姜林底氣。
不過周倉運回來的這些黃金,姜林並不準備把他們投入市場,而是把他們作為銀行的儲備金。
為了保證紙幣的堅挺,初期姜林是打算手裡有多少金屬貨幣,然後就發一點二倍的紙幣,如此姜林手中的財力憑空增加兩成的基礎上,也不用擔心擠兌風險。
是的,為了初期讓百姓能夠接受和使用紙幣,紙幣和金屬貨幣是可以在銀行裡互換的。
姜林相信,等百姓特別是那些商賈習慣了紙幣帶來的便利之後,他們行商的時候必定會習慣使用紙幣。
等天下接受了紙幣之後,姜林再趁機推出存款有利息等等一系列手段。
那麼天下所有的金屬貨幣都集中在了姜林的手裡時,那他就掌握了天下所有的財富。
更重要的一點是,要不了幾年,大漢就會開啟征戰天下的模式。
而紙幣就可以隨著大漢的軍隊流向全世界,然後用造價低廉紙幣從那些土著手裡換取真金白銀,還有那無數的資源。
即使後面姜林沒辦法使用武力統治全球,但是隻要全球都在使用大漢的紙幣,那麼姜林就可以如同神靈一樣,遠在萬里之外掌控他們的一切。
…………
半個月後,幽州城內一個名為大漢銀行的高大店鋪悄無聲息的開業了。
同時開業的銀行並不是只有幽州城這一家,北方四州的每一個郡的治所都有這樣的一家銀行開業。
現在對銀行並沒有太多的業務,只是承擔的紙幣和貨幣的兌換。
姜林對大漢銀行也沒有過多的宣傳,他只是把北方四州官員和士兵們的俸祿全部換成了紙幣。
姜林讓人給他們發放紙幣的時候還對他們解釋了一下紙巾面值大小和代表的意思,如果他們不願使用紙幣,也可以隨時到銀行換成黃金或者五銖錢。
那些官員和士兵們接到姜林發給他們的紙幣都是一臉的懵逼,但是聽到這個解釋後,不少人第一時間去了銀行進行兌換。
當他們看到紙幣確實是換成了一枚枚黃澄澄的五銖錢之後,他們才鬆了一口氣。
那些紙幣他們拿的十分心虛,只有這些五銖錢或者黃金塞到懷裡,他們才感到真實。
就是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