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公孫度到來
玉碎紅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5章 公孫度到來,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玉碎紅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右北平郡自從去年前太守掛印而去之後,就沒有新的太守任職,所以姜林才能利用鮮卑騎兵的方式來威脅其他的那些縣城。
但是右北平郡雖然沒有太守,但是土垠城卻是有縣令的,土垠的縣令名為劉涵,是幽州牧劉虞的親信。
再加上土垠城池堅固,駐守土垠城的城衛軍也有三千多人,所以那些鮮卑騎兵威脅不到土垠城。
雖然姜林是奉命來平叛的,但是劉涵知道姜林和劉虞之間是不對付的,自然是不可能輕易的把土垠城交給姜林接管。
但是姜林如果想要完全掌控右北平郡,那麼就必須兵不血刃的拿下土垠城。
就在姜林思索如何讓劉涵妥協的時候,他突然接到了暗衛的飛鴿傳書,朝廷任命了新的右北平郡太守。
原來自從上次劉辯失蹤後 了,董卓大發了一次脾氣,然後對皇宮進行了一次清洗,從此洛陽皇宮被董卓完全給掌控了。
在劉協登基之後,年號也改成了初平元年,劉協也成了大漢最後一任皇帝,漢獻帝。
董卓自封為相國,協助天子治理天下,董卓見帝不拜,也可以帶著武器上朝,他平日裡甚至直接住在皇宮,睡龍床,招嬪妃,權勢達到了頂峰。
到了十月的時候,董卓為了進一步加強自己的權勢,還毒殺了何太后,諸多大臣雖然清楚董卓的所作所為,但是懼於他的威勢,根本沒有人敢站出來為太后,為大漢鳴不平。
當然因為董卓西涼武夫的身份,無法讓朝中大臣和天下百姓信服,所以李儒建議董卓天下名士為官,以收攏人心。
董卓大喜,他立馬任命韓馥為冀州牧、孔伷為豫州刺史、劉岱為兗州刺史,張諮為南陽太守、孔融為北海太守、張邈為陳留太守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人比如荀爽,韓融,陳紀等人入朝為官,其中董卓還徵召了蔡邕,但是被蔡邕給拒絕了。
本來董卓大怒,要夷滅蔡邕三族來消心頭之恨的,但是考慮到姜林手中的幾萬大軍,他也就當沒有這回事了。
隨著這些人紛紛赴任,董卓的權勢也就更加的穩固了。
這個時候,董卓手下的大將徐榮,也向董卓推薦了自己的好友公孫度。
這徐榮本來就是幽州玄菟郡的人,和公孫度是發小,關係很好,但是後來徐榮從軍被朝廷調到了涼州,最後成為了董卓麾下大將之一。
而公孫度從玄菟郡小吏,一路升遷,當過尚書郎,最後擔任了冀州刺史,能力非凡,但是因為一些謠言,被朝廷罷免,現在閒賦在家。
徐榮說公孫度想向董卓效忠,但是沒有門路,所以便託自己向董卓表明心跡。
董卓對公孫度也是有所瞭解的,畢竟之前能擔任一州刺史的人,那能力肯定都不用擔心的。
而公孫度又是玄菟郡人,而玄菟郡是在昌黎郡的大後方,所以董卓和李儒商量了一下,便決定任公孫度為遼東太守,掌控遼東三郡。
董卓他們的意思就是在姜林的後方埋個雷,給姜林找些麻煩。
至於原先的遼東太守公孫瓚,董卓就大手一揮,讓他任職右北平郡太守,同時兼任遼西郡太守。
董卓知道公孫瓚之前被姜林擊敗過,雖然他們上書說是個誤會,但是公孫瓚的兒子畢竟是死在了昌黎郡,所以李儒猜測,公孫瓚和姜林的關係並不好。
這樣一來,姜林西邊有公孫瓚,東邊有公孫度,這樣就可以完全把姜林給困死了。
至於公孫瓚會不會同意這件事,董卓他們可是沒有絲毫的擔心,因為右北平郡和遼西郡加起來可是比遼東三郡要繁華的多,正常人都是不會拒絕的。
所以當姜林收到暗衛傳來的訊息後,他就沒有急著想要拿下土垠城了,而是派區星帶著五千虎豹騎駐守在土垠城外十里的位置。
隨後姜林在右北平郡每個城池留下一些人馬駐守後,就帶著三千虎豹騎,四千虎賁親衛,三千玄鐵重騎,五千麒麟衛,共計一萬五千人陳列在漁陽郡的邊境。
姜林也不進攻,只是虎視眈眈的注視著漁陽郡,給張純他們一股極大的壓力。
剛開始張純他們在知道姜林大軍壓境的時候,也是驚慌的不得了,這幾年來,他聽說過姜林太多的傳說了。
他明白,如果姜林真的鐵了心要進攻漁陽郡的話,憑藉著他們那些沒有經過怎麼訓練計程車兵是抵擋不住的,所以張純連忙拉著軻比能商量對策。
軻比能卻是自信滿滿,他讓張純不要擔心,漁陽郡有他們一萬多鮮卑鐵騎呢,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