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2部分,江山國色,竹水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五章 江上論勢

長江之上,激流滔滔。

大江之上,戰艦如雲。唐字的戰旗在艦首前獵獵飄揚。

十月,李淵以河間郡王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李靖兼行軍長史,統轄十二總管,自夔州順流東進;又任命廬江王李瑗為荊郢道行軍元帥,出襄州道,為北路軍;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為南路軍;蕭銑降將,黃州總管周法明出夏口道,為東路軍。

四路大軍分頭並進,兵鋒直指梁朝國都江陵。

這一年多以來,李孝恭,李靖在長江上游,巴蜀之地打造戰艦,操練水軍,蓄勢待發,這一次順江而下,李孝恭親率戰艦兩千餘艘東下,要破竹之勢,一戰攻克江陵,將荊襄之地收入掌中。

不過李孝恭的計劃卻遭到了一點變故,此刻正值秋天雨季,江水暴漲,流經三峽的濤濤江水咆哮狂奔而下,響聲震撼著峽谷。峽谷內唐軍戰艦密密麻麻,難以前進後退,而三峽河道又是長江的艱險之地。出兵前唐軍上下見三峽如此難行,不由躊躇。

但李靖卻向李孝恭進言道:“兵貴神速,機不可失。如今我軍隊剛集結,蕭銑尚不知我軍來伐,若我們乘江水猛漲出師,順流東下,突然出現在江陵城下,正是迅雷不及掩耳,乃兵家上策。縱然蕭銑得知我將出師的訊息,倉促調集軍隊,也無法應戰,這樣擒獲蕭銑定可一舉成功。”

李孝恭聽從的李靖意見,現在正率艦隊強行渡過三峽天險。

此刻暴雨如注,長江之水也不免渾黃如黃河一般。

從戰艦上望去。但見兩側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左右如同門戶一般。高聳於戰艦之上。而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及二十丈,波濤洶湧,呼嘯奔騰,令人心悸。唐軍戰艦冒著暴雨,在激流之中行進,不免令人望之膽顫。

在一艘鉅艦的艦首,李靖與周法明二人並肩而立,侃侃笑談。絲毫不將眼前的艱險放在眼底。

李靖笑著對周法明道:“周兄,你看此地名為夔門,自古有夔門天下雄之說,今日一見果真是了得。”

周法明不置可否,周法明其父周炅乃南陳大都督,其兄周法尚,隋武衛大將軍,隨來護兒攻打平壤城為其副將,父兄二人皆是兩朝首屈一指的水軍名將。周法明於隋末大亂時。乘勢崛起,據州奪縣,先附李密,再歸蕭銑。後見李唐討伐又降唐。

周法明神色冷酷,喜怒不形於色,聽李靖這麼說。只是淡淡地道:“東出夔門,不過是討伐蕭銑的第一步。你看這左右山川雖險,但卻無礙。但是出了三峽才是著人擔憂之處。”

“怎麼說?”

“出了三峽。下面就是夷陵,夷陵古意是,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說的是水到此而平緩,山到此而低矮。此地為長江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荊襄。江水到此而緩,化險為夷。”

一旁李靖的侍衛不解地問:“水勢化險為夷,那麼不是該更好走,為何卻令人擔憂呢?”

李靖笑而不語,周法明冷笑道:“你沒有聽說過夷陵之戰嗎?劉備東出白帝,順流而下,深入吳國境兩三百里,暢通無阻,為何偏偏卻為陸遜阻在了夷陵?”

侍衛失語不能回答。

周法明老氣橫秋地道:“我告訴你吧,吾軍順江而下,深入敵境,利在速戰,三峽雖險,同樣的敵軍也不好在此阻擊,但夷陵卻不同了。若是蕭銑扼守此口,與我軍相持不下,只能棄舟登陸岸上紮營,重蹈劉備覆轍。”

“原來如此。”李靖的侍衛恍然言道。

李靖道:“周總管,乃是水軍名將,你以後多與他學著一點,一輩子受用不盡。”

“諾。”

周法明看向李靖奇道:“看李長史胸有成竹之態,為何絲毫不擔心如何攻破夷陵呢?”

李靖笑著道:“周總管,幸虧你是我軍,而並非蕭銑一邊,若是蕭銑聽從你計謀,此番我軍東下就不容易了。你知道嗎?蕭銑命大將文士弘率三萬大軍,駐紮夷水河口。而荊門,夷陵一帶,卻只有區區數百人駐防,你說我有什麼可擔憂的。”

周法明聽了目光露出一抹恍然的神色道:“我知道,你之所以說服郡王,要強渡三峽,就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夷陵,免得文士弘反應過來,增兵北上。”

李靖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周法明上下打量李靖一番,伸出大拇指道:“李長史,果真是將才,周某佩服之至。”

“不敢,”李靖正色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美妻戀妓

使勁兒

鳳築鸞回

雪踏飛鴻

與名柯世界融合後我成了倒黴路人

沐沐青皆

盛寵第一邪妃

冰河紅葉

一覺醒來竹馬變成首富了

挫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