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部分,江山國色,竹水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使君需先擊敗此二人方可。特別是羅藝乃是朝廷舊將,涿郡軍中有多其舊部,一旦他要入涿郡,恐怕使君爭不過他,所以必須先剷除此人。”
李重九與溫彥博商議了一日,當下任溫彥博為郡司馬,協理上谷郡一切政務。
要知道隋煬帝就是不消停的主,上位後將父親的州縣二制,改成郡縣二制,州名換成郡名,但百姓們都習慣以往叫法,如上黨郡稱潞州,遼西郡稱為營州,百姓一個叫法,官方一個叫法,所以隋書唐書就經常出現比如營州和遼西郡並稱的情況,令人還以為是兩個地方(每次看這些資料都頭大如鬥)。
而官職也一樣,比如郡佐官中,楊廣廢除了郡長史,郡司馬,讓天下各郡所有長史,司馬都通通下崗,而將郡丞改稱讚務,輔佐郡守,兼起司馬,長史的事來。
後又覺得官職不夠用,加置通守一職,位次在郡守之下,郡丞之上。如郡司馬,正是大業三年後楊廣廢除的,但李重九重新搬來用。現在上谷郡蘇素任郡丞,在通守,郡長史都空懸的情況下,溫彥博擔任郡司馬,等於是上谷郡文官系統的第二號人物。此外李重九還賜溫彥博黃金五十兩,布帛五百匹。
李重九如此器重溫彥博,不過初來就給與重任,一來是敬重他的才學,以及見地。歷史上溫彥博也算是初唐名臣,能力只是略遜於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名臣一籌而已。二來更是自己拉攏河北世家,千金買馬骨。
不過如此任命,令姬川,周旭,劉易他們都頗有微詞,他們都是跟隨李重九兩年的老臣了,對郡佐官的位子都是盯著。現在李重九用人如堆薪,後來者居上,難免心底不平衡。李重九也覺得是時候提拔一下,這些老臣了。
姬川則為東草掾,署理郡守府要事。周旭為祭酒從事,負責郡學,縣學之事。劉易為郡主薄,負責錢糧。這一分配三人都是大喜。
與周旭,劉易他們寒門出身比較,出身士族的姬川,很快就與溫彥博站在同一立場。溫彥博李重九要想在河北儘快起勢,當然還是要借重士族的力量。
最快的當然是擇婚,讓李重九儘快確立正妻,但是河北士族一向擇婚嚴謹,一般只在認可計程車族內部通婚,後世裡崔,盧兩大士族甚至寧可拒婚,也不肯將女兒嫁給在他們眼底,形同暴發戶的李唐皇室。
所以溫彥博想讓李重九獲得士族支援,只能另需途徑。溫彥博提了兩條建議,加上之前讓李重九取涿郡的建議,一共是三策。
這第二策必須是百姓富足,領內安定。眼下這兩年在中原一片亂世襯托下,處於胡漢之地的懷荒鎮已堪稱大治了。中原越是戰亂紛紛,懷荒鎮就越是能吸引士族來此避難棲身。以往五胡亂華時,中原士族為了避禍,衣冠南渡,造就了往昔厥田下下的江淮揚州今日的繁華。懷荒鎮的繁榮,這一點也是溫彥博當選選擇李重九的重要原因。
第三策必須興盛儒學,溫彥博說王道以教化為大務,刑法為輔。李重九問了周旭才知這話是董仲舒說的。這也是董某人一直的理念,為統治階級培養順民。李重九興盛教育,自然是別的目的。但無論如何,大家的共識是,文化的薰陶需一個大環境,百姓知書達理,可吸引士族來居住,否則周邊都是粗俗蠻夷,那生存環境就艱苦了。
而這一點,李重九早已與周旭商量過了,今年在懷荒,御夷兩鎮,以及各縣重設縣學,每縣五十人,不以門第取人,多擇寒門才學之士入學。縣學每年考核一次,優良者可直接入郡學,而不第者,入學三年之後,可添入各縣就地為吏。
縣學之上再設郡學,取縣學之中的傑出人才一百人於郡學就讀,三年之後考核一次,優者直入郡守府為吏,最優者則可為行書佐,至於不第者,仍可入各縣為吏。
而郡學,縣學之中,教授乃是國子,四門,書學,算學四科,此外每個學生,必須兼習騎射弓馬,若騎射弓馬優良者,則可為武職。這是李重九不想讓郡學,縣學畢業出來的學生,都是日後明清讀書人那般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樣子,而保持隋唐士人尚武進取的精神。
溫彥博對於李重九此舉十分讚歎有佳,要知道在地方興辦教育,這點朝廷一直作得不太好,隋朝沒有專門的地方學官,每郡只置一名博士讓士人學禮。博士不過從九品。至於縣學,楊堅還一度將之廢除,這點一直遭到下層士人的詬病。(未完待續。手機使用者請到閱讀。)
第兩百三十三章 蓄勢待發
勸農桑,牧牛羊,先富百姓;百姓能飽暖後,再內以刑法,約束百姓,外建強軍,以御外敵,安定領內;最後再興以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