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部分,江山國色,竹水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非汾陽,榆次那般重鎮,何必派軍去攻打,分我軍勢。”
李重九言道:“我如何不知,只是這一次千里奔襲太原郡,軍中也是缺糧,故而這才不得不分兵,劫掠各縣,擄劫糧草。否則憑著軍中糧秣不足以十日之資。”
從雁門至太原郡,一路之上都是崎嶇山路,己方大軍運糧已是十分不便,若是分兵運糧,又要派兵保護糧道。李重九記得歷史上,劉武周就是軍糧不足,後糧草又被李唐大將所劫,故而才敗北的。
所以李重九吸取劉武周的教訓,將攻打太原,能否成事,糧草視作勝敗的第一要素,所幸眼下正值九月,秋高氣爽。
不僅自己的番軍騎兵,在秋季時正是最膘肥馬壯的時候,而對於太原郡而言,九月也是麥粟豐收之際,只要能夠就食於敵,就不至於匱糧。
所以現在無論步軍馬軍,行軍時人手兩個大麻袋,已成為了李重九的固定戰法。
這也是孫子兵法有云,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為了奪取糧草,李重九的三萬主力大軍進入了太原府境內之後,就迅速分化為無數涓涓細流,四地漫卷而過。
西線的三萬番騎攻下石州之下,也完成了集結,與正面的李重九步軍主力,猶如兩支巨大的蟹鉗將太原夾在當中,來勢兇猛。
晉陽城之中,李唐的兵力本就不多,而李芷婉返回井陘之後,憑藉著晉陽城內這點兵力,更是難以支撐。
城內殷開山作為太原道行軍總管,整日愁煞了眉頭,兵力不足,只能眼看李重九大軍如蝗蟲過境一般,於太原郡境內肆掠。
秋季的莊稼已是在城外都熟透了,但是城內就是無法派人去割取。
而李重九計程車卒各個如經驗豐富的老農一般,下地收割取麥。
收割莊稼也就罷了,同時榆次,孟縣,汾陽,交城四縣皆傳來,被李重九大軍包圍攻擊的訊息。
同時在雀鼠谷的方向,李重九也派兵切斷了河西方向來的援軍。
殷開山想要出城一戰,但雙方兵力太過懸殊,就算李重九將士卒分一半去田裡收割麥子,剩下的人馬還是晉陽城內守軍的兩倍。
眼見李重九肆無忌憚地收割著糧草,太原城內眾將皆是坐不下去了,要求請戰。而殷開山竟然忍氣功夫,十分了得,下令城門四閉,在援軍抵達之前,不可浪戰。
殷開山現在指望的李芷婉在井陘的三萬大軍,潞州刺史郭子武,浩州刺史劉贍三人之中,任何一人大軍抵達,他就可以展開反擊。
但是事與願違,到了十月,先是孟縣,之後榆次,汾陽,交城各城,依次失守,太原郡門戶洞開。
齊王李元吉聞之晉陽城邊各縣失守的訊息,這時也是坐不住,當下質問殷開山,疾言厲色地問道:“汝身為太原總管,為何敵軍前來,不發一矢,這就是替孤保境安民之法嗎?”
殷開山當下只能言道:“敵我兵力相差懸殊,李賊又佔據了先機,現在只能依靠太原堅城固守,若是一旦出戰必敗。”
李元吉卻冷笑言道:“我從未聽說過守城,可以擊敗敵軍的,我現在令你立即出城破敵!”(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八章 太原郡攻略(二)
眼見李元吉如此斬釘截鐵,殷開山當下默然了。
殷開山看向在場的幾位齊王府官吏,心道齊王年輕氣盛,不曉兵事也就罷了,如劉政會,李思齊,武士逸這些人皆不是不通軍略的人,為何居然一言不發,甚至慫恿齊王出兵。
“殷總管你好好想想吧,明日之內,我要聽到你的答覆。”李元吉拋下此話後,甩袖而去。
“恭送齊王。”望著李元吉的背影,殷開山沉聲言道。
待齊王走後,眾齊王府的官員亦是紛紛而走,獨留下殷開山以及部將在殿中。
“殷總管!”殷開山一愣,見一旁都水監趙文恪前來。
“趙都監,不知有何見教?”
趙文恪笑了笑,與殷開山言道:“殷總管,你我不必如此生分吧,當初一起從晉陽起兵,大家也曾一起供過事。”
殷開山看了趙文恪一眼,雙手負後,傲然言道:“趙都監當時在秦王麾下任統軍,在下於太子麾下,按理說來卻是少了幾分親近。”
趙文恪見殷開山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清高模樣,笑了笑道:“說的不錯,趙某當世在秦王麾下任統軍,但眼下卻是調至太原為齊王做事,而殷總管之前雖是在太子麾下,但後來入關中時,為秦王殿下麾下長史,我們二人也算是前後都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