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踢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1章 控制型,百變妖鋒,不如踢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全文閱讀)
迪納塔萊的這個進球對本菲卡的打擊是致命的,在迪納塔萊進球之前,本菲卡在自己不失球的情況下打進兩球就能夠翻盤成功,但是迪納塔萊進球之後,他們必須打進三球才能成功翻盤,就算面對一個實力遠弱於自己的對手,只要對手下定決心防守,想進三球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何況佛羅倫薩的實力還未必在他們之下。
本來就一臉的陰沉的科曼這個時候臉上更是陰雲密佈,哪怕科曼的神經再堅韌,,面對這樣的局勢他也忍不住感到沮喪,不過科曼始終剋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讓這種沮喪之情表現在臉上。”進攻壓上”
科曼站在場邊不住的揮動著手臂,讓自己的球員向前壓。
在這個時候,本菲卡已經沒有了退路,他們三條線一起向前壓,向佛羅倫薩的球門發起瘋狂衝擊。
面對本菲卡的瘋狂反撲,佛羅倫薩並沒有緊張,這場比賽佛羅倫薩非常重視,甚至不惜放棄聯賽的勝利,對比賽中出現的各種情況也都有了戰術安排,領先之後,佛羅倫薩並沒有收縮防守,普蘭德利把陳羽放在前腰的位置就是要力拼中場,把皮球控制在自己的腳下,然後透過傳球來調動和消耗對手,只要本菲卡漏出一點破綻,馬上就能夠發起反擊。
控制球打法反擊的效率肯定高於長傳反擊,長傳反擊速度快,對手的防守球員很難回防,但是長傳反擊對前鋒線的要求很高,能力對付不了一兩個後衛的,拿到球也是浪費,而控球型打法的好處是中前場出球點多,不需要長傳,失誤少。壞處是不容易打到對手的禁區。
相比較而言,控球型打法難度更大一點,不僅更需要球隊的團體協作,還需要中前場球員都有一定的控球和傳球能力,這也是普蘭德利只用單後腰,增加中場的技術含量的原因。
從人員配備上,佛羅倫薩不如米蘭,傳接球能力差距更大,但是陳羽作為佛羅倫薩的前腰,位置卻是能上能下,擺脫突破能力很強,他和原來的核心費奧雷兩人控制皮球,本菲卡想斷球並不容易,而如果夾攻陳羽,其他的中場球員獲得的空間更大,控球更加容易。一時間,佛羅倫薩在本菲卡瘋狂的拼搶下居然能夠控制住中場,不至於再次被壓制回去,變成密集防守的陣型。
佛羅倫薩的變化讓現場的球迷、記者和解說員們都感到吃驚,他們發現自己看到了一支陌生的佛羅倫薩,但是這樣的佛羅倫薩卻一樣的可怕。
“佛羅倫薩能夠打到這個地步果然有兩把刷子,學習米蘭的打法居然也能夠像模像樣,本菲卡這樣搶球都很難搶到,如果能夠堅持下去,或許佛羅倫薩體能不足的問題可以得到妥善解決,畢竟米蘭那麼老邁的陣容都能支援雙線作戰一個賽季,這種不那麼消耗體力的控球型打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現場的義大利的解說員對佛羅倫薩和普蘭德利瞭解很深,很快就猜透了普蘭德利的意圖。
本菲卡主教練科曼出身巴薩,對控球的領悟更深刻,他不相信佛羅倫薩突然打起控球打法能夠有多熟練,便讓本菲卡的球員繼續加大逼搶力度,迫使佛羅倫薩失誤,爭取在前場形成反擊的機會,那樣進攻的威脅更大。
科曼的判斷還是準確的,在普通的對抗下,佛羅倫薩的控球還算不錯,但是在本菲卡把比賽的節奏和拼搶的幅度提高到更高一個層次的時候,佛羅倫薩就控制不住了,傳接球失誤越來越多,被本菲卡從中場大反擊的機會也越來越
反擊從中場發起進球的機率更高,因為進攻方的中前場球員很難回防到位,只能靠著後衛來防守,而後衛面對前鋒,一對一是非常吃虧的,讓對手頻頻從中場發起反擊,想不丟球非常困難。
比賽第18分鐘,本菲卡中場搶斷直塞,前鋒羅伯特直接面對中後衛達伊內利,他做了一個虛晃,直接起腳打門,達伊內利擔心羅伯特突破,移動了一下,沒有能夠封堵羅伯特的射門,只能看著門將托爾多獨自面對這次挑戰。
托爾多注意力非常集中,經驗也很豐富,看到羅伯特向左虛晃,而球沒有動,就知道他有可能射門了,而且賽前托爾多也研究過羅伯特的比賽,知道他的支撐腳是左腳,用右腳射門,就做好了準備。
皮球打得很刁,直奔球門右側。
看到這個撲救難度很大的射門,現場的球迷有的忍不住發出了呼聲。
好個托爾多,他雙腳有力蹬地,一個飛身魚躍把球擋出了底線。
本菲卡的角球發了個前點,但是對佛羅倫薩的球門並沒有形成威脅,皮球被後衛頂出,皮球又回到佛羅倫薩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