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十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2章 倒爺,完美重生,夜十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川嘆口氣:“行吧,你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
“謝謝哥!”沈禾吧唧一口,在沈川臉上親了一下,“你真好!”
“哎哎哎!”沈川推開沈禾,“弄我一臉口水,還行不行了你。”說完還很嫌棄的用手擦了擦。
旅客在陸續上車,剛上車的人拿著行李找地方安放,後面上來的過不去,一時間車廂過道擠的水洩不通,亂成一團,操著天南地北的口音,嚷著喊著。
“哎呀我的天!”一個操著正宗東北口音,能有三十來歲的漢子,扛著兩大包的行李擠過來,塞到床鋪下面,然後坐在了沈川對面。
“這趟車的人怎麼這麼多!”青年漢子擦了下額頭上的汗,跟沈川搭話,“兄弟哪裡人,是來京城玩兒的?”說完看了一眼周愛玲和沈禾。
沈川點點頭:“我是錦川的,聽老哥的口音,應該是吉省的吧。”
青年漢子詫異的說道:“這你都能聽得出來?”
沈川說道:“咱東北人交流肯定是沒問題的,但說話的口音還是有點差異,仔細分辨還是能分辨出來的。”
青年漢子說道:“確實,就像盛陽人說話,我就能聽出來。”
沈川看著對面床鋪下兩大包東西,笑著問道:“老哥,你這出門,帶的東西可不少。”
青年漢子說道:“這是我進的貨,拿到口岸去賣給毛子。”
沈川恍然,原來這哥們兒是個倒爺:“現在幹這個,沒有前幾年好賺了吧。”
“倒爺”是八十年代出現的一種特殊群體,國家在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過程中,尤其是在價格雙軌制時代,一些人利用計劃內商品和計劃外商品的價格差別,在市場上倒買倒賣有關商品進行牟利,被人們戲稱為倒爺。廣泛流行於八十年代中後期和九十年代初期,一度盛行於全國各地,尤以京城地區最為流行。
當時還有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詞就是這麼寫的:疆域的個體下羊城,京城的倒爺震東歐。
八十年代末,因為嚴厲打擊投機倒把和官倒行為,再加上前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後當地嚴重缺乏輕工業消費品,倒爺開始轉戰國際市場,把國內的紡織品賣到俄羅斯,然後將俄羅斯的皮革賣回內地等形成了名噪一時的“國際倒爺”。
後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商品流通體制的完善、價格雙軌制的消失和商品市場的日益豐富,倒爺失去存在的土壤,已經掘得第一桶金的倒爺們紛紛採取規範的企業化經營形式,倒爺一詞亦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青年漢子嘆口氣:“可不是嘛,不過就算沒有前幾年的光景好,混口飯吃還是沒問題的。只是我聽說特區那裡不錯,遍地是黃金,錢很好賺,我打算做這一次之後就不做了,去特區看看,找找機會。”
沈川說道:“其實改革開放,咱國內哪裡都不錯,哪裡都有黃金,就看有沒有那個手段挖出來。”
“對對對!”青年漢子說道,“政策變好了,現在在哪裡都能賺到錢,只是在特區,機會肯定會多點。”
周愛玲突然插話問道:“你在吉省不能進到貨嗎?怎麼會跑到京城來,這一來一回的,耽誤的時間可不短。”
青年大漢說道:“當然能進,只是我們當地的貨質量不太好,在毛子那已經不太好賣。而且我舅舅在京城工作,還有點關係,透過他進點貨也不難,尤其毛子還就認京城的貨,我也能賣上價錢。”
“哦!”周愛玲哦了一聲不再說話。
這時,又有一男一女上了車,見到沈川幾個人,男人很客氣的打招呼:“你們好,你們好。”
男人四十來歲的樣子,個子不高,估計連一米七都不到,身材有些胖,穿著西裝,皮鞋油光嶄亮,大背頭打著摩絲,腋下夾著個皮包,手裡拿著大哥大,手指上還有一個大金戒指。估計是這個時候還不流行大金鍊子小手錶,所以這個矮胖子的裝備還不算齊全,等過個幾年,這個傢伙應該會裝備齊。
女人的年紀,看起來比男人年輕一些,但眼角的魚尾紋卻無論如何也掩飾不住,即使撲了厚厚的粉,也能讓人清晰看到。不過這個女人妝容雖然不敢讓人直視,但臉型以及身材還算在標準之內,跟這個男人在一起,也算是郎富女貌了。
“哎呦喂,累死我了。我說坐飛機,你非得坐這個破火車,你看看這都什麼味兒啊。”說著女人還用手扇了扇。
男人陪著笑說道:“我不是恐高嘛,每次坐飛機都跟上刑一樣,這次去盛陽又不算太遠。回來,等回來我們就坐飛機,好不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