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平靜下的暗湧,民國異夢,春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喜桂見張嬸說吃了,也就沒再說什麼,很快的把早餐吃完,就上學去了。等她不緊不慢的來到二級中班,竟然發現自已是來得最早的一個。
她自然而然的坐到第一天來時坐的角落裡。很快,班上的其她同學陸陸續續的開始進教室了。等上課玲響起時,喜桂才發現,位於她四周的座位竟然都空了下來,沒有人坐。喜桂心裡暗笑,看樣子,因為昨天的事,自已已經被班上的同學給孤立了。
喜桂正合心意,認真的上著每一堂課,放學後就獨自一個朝家趕,倒也輕省。就這樣,每天上午和班上的同學一起學習必修課,下午獨自去另一棟樓的教室學護理學。二級中班的學生都是家境很好的大家小姐,除了喜桂外,沒有一個人選修護理學。
選修護理學的學生並不多,只有十來個學生。而老師是一個留洋回來的學西醫外科的叫周立民的年紀人,他現在在武漢的一家醫院上班,但因為現在中國的西醫醫生太少,西藥也都依賴進口,並且非常昂貴,別說普通人消費不起,就是有錢人家不到生死關頭,可能也不會去嘗試。
當然,西藥昂貴是一個原因,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國人代代人生病看的是中醫,喝的是中藥,中醫這個年代,在這片土地上的影響力,是根深蒂固的。對於西醫,還只是小部分人接受與嘗試。
周老師是一個很有一些憂國憂民的年輕人,所以他學成後,懷著滿腔的熱血回了國,想用他的知識來報效祖國。可惜,理想和現實有一定的差距。回國後,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醫院接收了他,但發現每天的臨床病人並不多。
正有些失落的時候。湖北第一女子中學的校長透過熟人介紹,找到了他,把她想在學校裡開設護理學的想法和周立民聊了後,周立民大力贊成,並自告奮勇成了這個班的第一個教學老師。
周立民從國外留學回來,自然知道護理人員對於醫院有多重要,更何況現在國家正四處戰火紛飛,如果能夠培養於大量的護理人員,到時這些護理人員進入前線正在和日軍奮戰的軍隊,肯定能夠挽救很多傷情不重計程車兵的生命。
到時對於軍隊的戰鬥力量和士氣肯定有很大的幫助。這對於一心想為這個殘破的國家盡一份力卻苦於無門的周立民來說。是一件正合他心意的事。
因為這種種原因,雖然報護理學的學生不多,但周立民卻教得很認真。並且還親自花了很大的精力,動手編寫了一本護理學書。
這本書,喜桂在李老師交給她的時候,就花了大約半個鐘的時間,細細的看了一遍。周立民畢竟是學外科的,再加上主要是針對受傷計程車兵,所以他編的這本書,通篇都是如何處理外傷,如何利用手上最少的資源治療和處理受傷計程車兵。
喜桂看完後,覺得很淺顯易懂。對於本來沒有一點醫學基礎的那些女學生,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雖然那些東西對於她來說太過於簡單。但喜桂依然每天下午,早早的就去到那間教室,這都是為了將來她如何會醫提前埋下一個伏筆。
有時周立民老師來了,喜桂還有意識的找他問些那本護理學上沒有涉及到的某些內科疾病的簡單急救問題,如溺水、心臟驟停、腦中風、心臟病等等。引起了周立民的極大興趣。當時沒法詳細解答的,連夜查資料。弄清楚後再和喜桂細細探討,一段時間下來,這兩人反而成了朋友。
週末沒課的時候,讓喜桂去醫院去找他,說是喜桂是學醫的天才,不但一點就通,而且很多處理傷口的想法雖然匪夷所思,但在臨床上卻非常實用。象喜桂這樣的人才,跟在他的身邊,多見見病例,再系統的跟著他學習醫學,將來的成就肯定不可估量。
周立民的稱讚讓喜桂有些哭笑不得,她在前世可是臨床醫學博士,好不好!而且是內外科雙修,二十世紀的西醫學比起現在這個年代,不光是理論和實踐方面要更成熟,就是藥品器械方面,那也是現在無法相比的。
如果用很淺顯的比方來形容,目前的西醫醫療條件可以用原始社會相比,而二十世紀的西醫醫療條件則是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了。
喜桂對於周立民邀請她週末去醫院跟著見習還是很樂意的,不管怎麼樣,能接觸到熟悉的行業,對於喜桂來說,有種回到前世的感覺,她的內心對於行醫還是很熱愛的,不然當年也不會很執著的選擇這份職業。
要知道,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天天泡在醫院,接觸到的都是各種各樣不舒服的病患,聽到的也都是些負面的情緒,對於人的心境還是有很大的影響的。當然,也沒有時間交朋友,出去玩,這是一個要全身心奉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