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一章 香港求生(十六),民國異夢,春姐,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世紀以後,香港的經濟發展迅速,華商的經濟實力也在不斷的壯大,社會地位也逐漸的提高,於是這些有經濟及一定社會地位的華人要求港府改善中文教育落後的狀況。
另一個方面則是內地的政治環境的變化。封建王朝的推翻,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成了時代的主旋律,同時新思想和新文化開始大量傳播。內地的這一切對香港的整個社會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這種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雙重影響下,香港政府為了防止民族主義思潮在各私立中文學校中傳播,於是慢慢的成立了漢文中學,主要為中英文並重的教學。並且每年招收的人數有限,僅招二百來人。對於在香港佔絕大多數居住民的華人來說,根本就是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
要知道據一九三一年香港的人口統計,香港當時共有市民人,其中5至14歲的兒童就有人,但全港在校學生總數僅為人。這就意味著全港有近五萬的學齡兒童失學,而這些失學兒童都是華人子弟。不過對於那些近兩年遷移到香港的內陸有錢資本家及世家族或不同政見者的子弟,漢文中學和香港大學則是首選。要不就只能直接送到英國或別的國家就讀。
小菊不想再讓娘和壯壯四處跟著奔波了,當然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香港的生活環境畢竟還是以華人為主,對於娘來說,更容易適應。另一個原因則是小菊知道香港終有一天還是會回到華夏的懷抱,她終究還是有華夏情結,不想成為一個香焦人。香焦人是前世華夏人對那些在國外生活很久的華人的稱呼。這種華人的外形依然是黑頭髮黃面板,但其生活習慣,思維和所受的教育已全盤西化。同時小菊也不想自已將來的後代沒有一點華夏的文化延續。
可就小菊所瞭解的香港目前的教育環境,壯壯和她能選擇的學校就只能是漢文中學和香港大學。其它的學校不論是學校條件和師資都不是小菊所能接受的。可這兩所學校招生卻那麼有限,她和壯壯想進去可能不很容易。所以小菊想問問常家對常家三兄弟在香港入學的安排。
常恭聽了小菊的話,楞了一下,半晌才放下手裡的麵餅道,“小菊姐,你和壯壯在哪個學校,我就去哪個學校上學!”頓了頓又有些不滿的道,“我還要向你學武!這可是你一早就答應了的!都過了這麼久了,也沒見你這個師傅有什麼安排!只顧著自已練!”
“這樣啊!”小菊看著只顧著吃的常恭,臉上帶出了些失望,本以為經過海上的那次歷險,常家三兄弟開始獨立起來,不再象以前一樣事事依賴家裡,卻沒想到她還是高估了他們。
常恭又不是笨人,小菊臉上的失望很快他就感覺到了。他收了臉上嘻笑,認真的看著小菊道,“小菊姐,我大哥倒是有想法!他不想上學了,他想找家洋行或者銀行上班!但我爹我娘不同意!我呢,在哪間學校上學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想跟你學武!等再大幾歲,警署招人的時候,我就去報考!我不要再讓我娘向人下跪求情!”
小菊聽了常恭的話,不禁啞然。看來那天常恭捱打和楊柳無奈下跪求情的場景深深的刺激了眼前這個少年的心,同時在他的心上刻上了一種恥辱,在這個時代,有學識的確不代表著有地位,那些能掌控別人命運的人都是些有權的人。其實不管是政權還是軍權,只要有權,在任何時代都意味著能夠掌握一部分人的命運。
畢竟常恭不是自已的親弟弟,所以小菊即使不贊同但也並沒有對常恭的想法作任何的勸阻,只是答應了常恭,讓他每天清早到自已家來學武。
至於聽到常恭說常謙不想上學,想找家洋行開始職業生涯,小菊的心裡也是直皺眉頭,就這麼屁大的小孩,擱前世,也就初中才畢業,能做什麼?更何況常家又不是沒錢,用得著象那些家境不好的人,小小年紀就不得不輟學就職來養家餬口嗎?
這個年代 初中畢業雖然已經是知識分子了,可在小菊的眼裡,那可還是文盲!要知道小菊前世可是讀到了博士後的。如果常謙知道小菊的想法,鐵定吐血不可,要知道他就是見小菊已經開始在警署上班了,才做這個決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