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章 怎麼才能刷出政績,乾隆朝的造反日常,漢風雄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亮入河西的線路沒有走寶雞,而是沿著涇河從邠州入涇州,之後進入平涼府,先向北繞過了整個六盤山,之後來到鹽茶廳,大致位置就是後世的海源吧,再順著屈吳山向南走,來到靜寧州。

這地方向西北經過會寧就是趙輝要去的靖遠,向東南經過通渭就是陳桐落腳的伏羌。

這倆地方著手點都非常清晰明瞭,誰去哪兒都可以,沒什麼孰優孰劣的。

趙亮稍微遲疑,便決定往伏羌去。

去到這裡先了解一二當地的情況,然後趙輝、陳桐也該趕到了,他再去靖遠。

“老啦,真的是老啦……”

蔣希宗拍著自己兩條發軟的腿,若不是趙亮攙著他,他肯定是登不上山頂的。

古坡鎮的大條梁,這地方都說是伏羌地勢最高的所在,登上這裡眺望四方,的確大片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盡收眼底。

“蔣先生以為該如何改善此地民生?”

從進入伏羌縣一直到來到大條樑上,趙亮他們走了足足七天,走馬觀花一般將大半個伏羌縣看了個遍。

對這兒的基礎情況那已經有了一個認知。

的確不缺水,但這地方最主要的是他們存不住水。

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形,僅有的一些平坦田畝都被一條條溝壑切割的七零八碎。

水利工程幾乎都看不到。

也就好在這地方人口也少,都不知道有沒有淮寧縣的三分之一多,所以老百姓還能過得下去。

再加上到處都是黃土荒山,百姓們有能力的還能開荒開梯田,哪怕梯田上只種一些糜谷、高粱這等耐旱植物,對他們來說也是不小的增益。

縣境內沒什麼工商業,這一路走來叫趙亮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脊獸。脊獸就是大戶人家房子的屋脊房簷上立著的小獸。這裡他所見到的幾個冒煙的地方,都是燒製這東西的。

然後一打聽才知道伏羌縣的脊獸是當地的拳頭產品,靠著渭水,東入秦州西進鞏昌,佔據著附近渭水上游的市場,乃是伏羌第一等的特產。

“老夫見廣明嘴含笑意,想來心有成竹,還何必多言呢。”

蔣希宗擺了擺手。

“小子也沒想到啊,在中原已經普及的玉米、番薯、土豆,在這地方竟然還不為人知。”

這真是大大出乎了他的預料啊。

要知道後世對康乾盛世可是給起了個‘紅薯盛世’的別名的。

在中原紅薯、土豆、玉米已經相當普遍了。

這些作物耐旱性極強,讓各地大量難以灌溉的山丘旱地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數千年來第一次被視作耕地而得到開發利用。

而幾乎所有的農民也都知道,有玉米參加輪作複種的土地,比沒有玉米輪作的土地普遍可增產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番薯這玩意兒更哪怕是在眼下這個落後的時代畝產一兩千斤也是輕輕鬆鬆。

可是伏羌縣種植的卻還是高粱、糜谷這些低產耐旱作物。

“此乃地方官之不作為也。”

蔣希宗狠狠的拍著屁股下的石頭。

紅薯土豆玉米對民生有多麼重要,作為一個入仕二十餘年的老官僚,他再清楚不過了。

不說別的,就以歸德府為例。

那裡可是豫東平原,土地肥沃,更不缺水源。自然條件比不上江南魚米之鄉,也遠遠勝過河西之地吧?

就那他此前的幾人知府也都在大力推廣玉米土豆紅薯的種植,只因為人口膨脹太厲害了。

乾隆六年時候,歸德府上下人數也不過剛剛超百二十萬。可等到他蔣希宗上任的時候,歸德全府人口已經超過了二百萬。

幾任知府不大力推動土豆紅薯玉米的種植,如何才能叫歸德府平安無事啊?

而據他說之,這等情況還不止是歸德一地,便是他老家蘇州,這三四十年中也是人丁膨脹的厲害。那就是因為市面上多出了玉米土豆番薯這些價格便宜的雜糧粗糧。

“這做事兒果然是要親自走一走看一看才算真切啊。”

趙亮眺望四方。

來伏羌之前,他從戶部、吏部瞭解到的情況是,伏羌人貧地瘠,百姓多開梯田以補己用。當時他覺得開梯田好啊,只要有這個自然條件,再有人願意花錢,那梯田開闢還不是輕而易舉啊?

甚至他還能在山頂上修建儲水池,收集雨水,灌溉梯田,這可比當地原始的梯田強多了。

可誰想到來這兒走走看看逛了一圈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我來了!

一蓑煙雨任書海

相府毒千金

月亮上的葉子

素女尋仙

刺嫩芽

少年歌行之我的師姐是千落

小當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