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la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桃李繁華心未闌(下),宰執天下,cuslaa,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處依然是用來刷牆和抹地。還有種用法,就是在牆頭上,用水泥黏上一堆碎瓷片,甚至鐵釘。而砼,僅僅是用來造橋墩和臺基,水泥最大的好處是,遇水反而更容易凝固,石拱橋架在兩岸,承接石拱的橋墩、臺基,用上水泥最讓人放心。
兩人喝著、說著,數年未見的生疏在觥籌交蔥漸漸彌合。
等到月上柳梢,方興和遊醇才踏足屋外。
出來抬頭看見巨大水車,與屋前的水簾,遊醇嘆道,“當真日新月異啊。”
“且等十年後再回頭看今日,或許亦已變得尋常了。”
“不消十年,兩三年便是一大變了。”
……………………
“我是不是看錯了?”
“應該沒有。”
“但那是韓相公吧?”
“還有章樞密。”
“他們進去了?”
“進去了!”
宣德樓下,待漏院前,數以百計的朝官們發出的聲音,如同幾十群黃蜂聚在一起振翅。
在王安石離任之後,朝堂上變得十分和平。沒有激烈權力鬥爭,除了爭奪進入兩府的新席位,有了一些齟齬之外,其他時候,都各自相安。
新黨官員,該擢升的時候,依然擢升,政事堂並未因為他們身份和傾向而進行干預。
幾年下來,新黨之中對當初王安石力推呂惠卿,以至於與韓岡決裂便頗有怨言,章惇在新黨中的地位也更加穩固。
不過東府、西府的兩位大佬坐在一起說話的場面,這兩年幾乎看不見。除非是在內東門小殿或是崇政殿等議事之處,否則兩人之間根本沒有什麼交流。
但今天韓岡和章惇趕在早朝前,一先一後進了待漏院中。讓眾多朝官跌掉了他們的眼鏡。
不過韓岡和章惇的理由,也不過是早上太過悶熱,而宰輔們的待漏院中有冰降溫罷了。
稍稍的寒暄之後,兩人一時間沒有了話題。廳中靜了下來。韓岡安靜的喝茶,章惇也同樣低頭喝著茶水。如果有人此時進來,看見這個場面,傳出去,朝中又會是一陣雞飛狗跳。
片刻之後,章惇咳嗽了一聲,打破了尷尬。
“聽說玉昆你有打算改動科舉?”
韓岡點點頭:“是有這個想法。”
“打算怎麼改?”
“如果是別人問,我會以為是為了家中子弟。子厚兄來問,倒是不會有個誤會。不過,子厚兄當真想要知道?”
章惇的兩個兒子章持、章援,下一科就要參加科舉了。以他們的才學,一甲二甲雖不容易,三甲還是有希望的。而以章惇的身份,想要事先得到部分考題的內容,同樣不是難事,不過章惇的性格,絕不會為了兒子去伸手。
“是要廢三經新義嗎?”。
韓岡搖頭:“行事勇決上,韓岡比不得家嶽,此事得日後再說。”
“難道是科目有變?”
“朝令夕改是朝廷大忌,禮部試和殿試已經改過了。至於諸科,條貫早已議定,又何須改?”
“那又有什麼聽不得?”
“是解試!”韓岡道。
“改成百分制嗎?”。章惇也是笑著問的。
“是。”韓岡點頭承認。
“這不算什麼。”章惇道。
禮部試改百分制,這是韓岡的創舉。
也就是說,到了最關鍵的禮部試時,即便經義部分的錯漏較多,也不會刷落考生。只要之後的策論寫得好,照樣能夠得到高分,獲得成為進士的機會。
這就給所有不屬於新學計程車子一個機會,不去學習新學,也能夠成為進士。
對此,國子監中詬病很多,但不僅僅是其他學派的門徒,就是其他路州的貢生,卻大多舉雙手歡迎。
比起國子監中長年累月的進行新學的薰陶,地方上計程車子,卻極度缺乏優秀的老師,很多人對新學的釋義一知半解,這讓他們很多直接就在經義部分中,便被刷落。若是經義折算成一部分的分數,有信心在策論上將分數追回來的貢生,數量可是不少。
最關鍵的一點,百分制後,題目分數比例成了關鍵,若是經義部分只折算成二十分,而策問部分八十分,學《三經新義》還有什麼用,考官的傾向決定一切。若是各佔其半,那沒說的,經義誰也不敢放下。
不過韓岡沒有這麼做,而是採用了六十對三五。經義三十五分,策論六十分,之外還有一個卷面評分,字型和整潔度算五分。新學對此反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